市人大代表夏军勇呼吁关注后湖污水处理

2014-01-06 22:3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长江网记者 邹丹 张哲一)后湖地区是武汉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塔子湖、黄孝河明渠、塔子湖明渠、十大家明渠、新湖渠以及规划幸福二路明渠等水系均分布在此,随着区域宜居新城的逐步推进,污水处理建设的滞后,河湖黑臭,水系环境恶劣,不但不能为宜居环境所用,反而成为困扰区域居民的一大难点。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夏军勇呼吁关注后湖地区大生态水系建设。

  “后湖地区需要拿出一个涵盖治污、治涝、湖渠整治、水网构建、生态恢复的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必须协调合作,拿出近、远期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项目,以及对区域拆迁难、用地难、经费紧、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案,为项目推动和管理奠定基础。”他介绍,该区域属于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收集系统,根据测算,目前汉口旧城、后湖地区、东西湖三金潭地区等现状污水量已经达到约50万吨,污水处理缺口较大。此外区域内规划5座污水泵站,目前三金潭污水系统后湖片区已经建成铁桥泵站(3.1立方米/秒)、张公堤泵站(7.2立方米/秒)以及建设渠泵站(1.5立方米/秒)及区域配套雨污管道,还有石桥、塔子湖污水泵站、井南路、幸福二路等关键节点未形成,后湖自产污水以及上游汉口旧城污水只能入湖入港,导致湖港黑臭。所以加快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扩建、重要节点建设,完善骨干污水体系是关键。

  长期以来,后湖区域湖泊港渠的整治均较为单一,对塔子湖的整治仅为湖泊的水生态系统与水景观建设;2007年—2011年,实施的黄孝河综合整治工程改善了港渠脏乱差的现状,也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排水体系,但未能最终实现黄孝河的生态港渠的蓝图;现存港渠的治理也仅为局部疏涝护砌治理,规划还将废除区域七条港渠,建设暗管代替排水。

  他建议,结合污水体系规划,重新研究湖泊功能定位, 对于难以保留调蓄功能的湖泊,要因地制宜的增加区域调蓄设施;港渠作为江岸区排水的重要通道,对现状港渠是否保留进一步论证,优化区域排水布局。进一步研究明渠整治的模式,从传统的清淤护砌整治向港渠、护坡、渠堤、滨水区、上下游汇水区综合治理转变,研究港渠景观需水与雨污排放断面的结合形式、港渠滨水区景观与设施建设模式、港渠水生态修复技术等,制定明渠整治规划及建设计划;同时,建议在规划审批建设方案时,考虑小区雨水、污水、景观用水与生态水系相联的问题。

  目前,后湖区内水体仅为独立服务片区排水,难以实现水系循环,与外围水体也缺乏生态联系。城市河网一方面是城市排洪除渍的通道,也是联系城市水生态的通道,建议以还原明清黄孝商船古道为理念,结合城市排水、城市景观、城市用水多功能,实施区域水系构建,打造生态河网。加快实施区域黄孝河的整治;研究区域水系通过朱家河、六六一明渠与长江连通的可行性;研究区域塔子湖——塔子湖渠——黄孝河——后湖公园——建设渠——岱山渠——幸福二路明渠——朱家河等水系连通的可行性。

责编:朱德华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