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

2012-09-06 09:52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人民日报)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基础。唯物史观自创立以来,一直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回答了我国改革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主体与发展目标的思想。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现实的、社会的人,即在某种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自身,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同时,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人起着关键作用: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这里所指的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这些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不仅把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区别开来,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区别开来。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指抽象的个体,也不是所谓“臣民”,而是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主体、发展目标、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主体与发展目标的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

  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系统论思想。社会系统论思想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之中。在自然观上,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事物和过程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个“统一体”是一个层次丰富、关联性强、秩序井然的复杂系统。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在历史观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维度、多要素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其组成要素尤其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所形成的合力所推动的。在认识论上,唯物史观认为,因为客观实在是具体的、系统的、整体的,所以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思维、逻辑等也应是具体的、系统的、整体的。总之,唯物史观认为,必须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调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协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系统论思想。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