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圆梦助学行动” 让贫困学子如愿上学

2012-12-29 13:4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讯:  【8月25日 晴】

 

  早上8时,记者一行驱车从报社出发,与本报编办主任夏武全、群工部主任兰家兴、摄影部主任田飞赶往黄冈市蕲春县,在该县举行三场“2011年圆梦助学行动”共150万元的助学金发放仪式。

前进街受助学子汤鹏与父母蜗居在20平方米的小阁楼里。 记者 梅国胜 摄 

  下了蕲春的高速路口,省外侨办副处长胡健开车来为我们带路。他去年6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蕲春县挂职,一去就资助了赤东镇龚大伟村一名贫困新生上大学。可是当地有那么多贫困孩子考上大学,均因家贫难进校门。他深感个人力量有限,于是专程来到本报,希望通过本报联系爱心企业,为蕲春今年高考录取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

  经本报联系,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捐资100万元,资助50名特困大学生4年,直到大学毕业,每人2万元;武汉长航三鼎置业有限公司、新八建设集团各捐资20万元,共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4000元;华人集团资助25名贫困高中生,每人4000元,他们表示,为革命老区贫困学子出把力,义不容辞。

  上午10时30分,是卓尔控股100万元助学金发放仪式,在蕲春县一中一间教室里,当记者和卓尔控股有关负责人一进教室,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一个叫余春红的特困女生,拿到助学金当场喜极而泣。记者采访她时,她说了一个细节,特别难忘:家里母亲、姐姐、父亲相继病故,这次填写受助表,需要一张她本人的登记照,可她从来没钱去照过相,所以受助表上没有她的照片。

  下午3时“长航三鼎”发放助学金,记者注意到一个神情疲惫的瘦弱男生,脚上穿了双破旧塑料拖鞋,上面沾满泥巴。他叫马小刚,管窑镇鲇鱼塘村人。采访过程中,他几乎一直低着头,说话像在嗫嚅,不时下意识地把双脚往后缩。他9岁时父亲触电身亡,母亲独自一人种3亩责任田供他上学,今年高考他以532分考入黄冈师范学院,刚接到录取通知书没几天,母亲在鱼塘打鱼草时不幸溺亡,今天正是“五七”(溺亡35天忌日)。说到这里,他拼命忍住眼泪,记者的泪水也情不自禁溢出眼眶。

  马小刚说,他太渴望上大学了,本想毕业找份工作,好好孝敬母亲,无奈家生突变,刚筹凑的几千块学费给母亲办了丧事,家里的田也需人耕种,他原已准备放弃上学,没想到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得到资助,可以梦圆大学了,他高兴得涕泪交加。

  【8月26日 阴】

  上午是本报与新八建、华人集团在蕲春宾馆会议中心联办助学金发放仪式,不少受助学生早早来到会场外等候,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个叫田玉莹的贫困大学生。

  田玉莹身材瘦小,家住大同镇大桴村5组。她两三岁时母亲嫌家贫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父亲靠在阳新一家煤矿挑煤勉强供她和弟弟上学;年过七旬的奶奶耳聋,腿残,一辈子没到过县城。山上其他乡亲都在多年前搬出了大山,因没钱下山盖房,整个山顶就剩他们孤零零一家还住在土坯房里。

  她描述父亲的情景让记者印象深刻:“父亲瘦骨嶙峋,手臂就像一撇就要断了;浑身漆黑,只有眼睛是白的。”有一次父亲患肠炎还撑着去挑煤,她劝父亲歇几天,父亲长叹一声说,“歇不得哟,你和弟弟不能辍学”。可是,当她以385分考上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父亲闷头想了好几天,难过地对她说,“伢儿,家里太穷了,一年六七千的学费爸爸实在拿不出”。他乞求田玉莹弃学打工,攒钱供弟弟将来上大学。

  听着田玉莹的诉说,记者感到阵阵心酸。    

  还有株林镇达城村特困大学生张秋瑾、青石镇陈坳村特困学子蔡发友等学生家庭的困难景况让记者难忘。

  快到12点时,学生们都拿到了助学金,看到他们将如愿走进大学,记者心中一阵轻松。

  【9月2日 晴】

  今天真的是让我兴奋的一天。上午9时,本报与武汉长航三鼎联办的“2011圆梦助学行动”,在武昌徐东新开发的“蓝晶绿洲”小区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345名武汉贫困大学生受助,其中181名学子集中在现场领取助学金。

  上午9时,记者赶到现场,不少来参加发放仪式,在家接受过记者采访的贫困大学生或他们的家长纷纷上前跟记者打招呼,有些手上还拿着今天登有报道他们情况及图片的长江日报。

  从8月17日至8月30日,记者先后到武汉三镇20多个提出申请的贫困生家中采访,真切地看到他们的贫困和渴望。

  住常二社区的蔡旖旎,母亲患小儿麻痹症,左手左脚残疾,7年前父亲出外打工,一去杳无音讯。为给女儿买高考复习资料,蔡妈妈掰着手脚给别人做家政工,别人做家政1小时25元工钱,她为多揽活,做1小时只要10元钱。蔡旖旎今年考了537分,为给这个低保家庭、给残疾母亲减轻负担,她打定主意,坚持填报咸宁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免费生。

  前进街汤鹏,在没有电梯的10层楼顶小阁楼,跟父母一住17年,却考出656分的高分。纸坊街育才社区曾祥晟,高考时父亲刚查出癌症,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心理影响,考出641分的好成绩。

  看到一个个贫困家庭状况让记者揪心,学子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刻苦读书,奋发自强,又让记者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想到一场场助学金发放仪式顺利举行,520名受助学子将如愿上大学,记者感到欣慰无比。(记者 梅国胜)

责编:曾伟龙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