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前的“一五”计划,全国布局156个重点项目,7个选择武汉。昨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117家央企有33家出席推介会,其中16家与武汉未来科技城签约。“一甲子”时间,无论是在国家布局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年代,武汉稳守“国家队”投资“高地”。 
    如果说,“一五”布局来自国家行政命令,新一轮的央企布局武汉,则是在市场要素配置下的自发选择。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席卷全球,资本纷纷收缩。央企却逆势出动,在全国开足马力实施投资与兼并重组。
    这些手握资金与技术的“国家队”,并非像产业转移者一样,将原有生产能力复制到生产要素更低的地方,更看重渠道资源把控,区位占点。
    去年至今,10多家央企涌至江城,在中部武汉大笔投资。昨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家以上央企在汉布局了新的生产、研发基地,投资额过千亿元。
    “如果说上一次央企大规模落户武汉是从无到有,那么这一次就是从小到大,从一般性生产基地变为高科技研发中心。”东湖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道虹博士说,央企大规模在汉开建研发项目,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其对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令人期待。
    与过去单纯在武汉建生产基地不同,央企为武汉带来更多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核心实验室,纷纷往“大光谷”地区集结。截至2011年,21家在汉投资的央企,共在东湖高新区新建或续建20个项目,几乎占总量的40%,成为在汉投资最集中的区域。
    昨日签约的央企中,涉及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有6家,节能环保产业6家,现代服务业7家,这与武汉战略新兴产业整体布局不谋而合。
    这样一批着眼未来的研发项目,将使武汉成为全球重要的科研洼地。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在科研、项目方面的持续投入必将为武汉的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按照企业界的一种观点,科研与产出的比例,高的能达到1:100,这意味着每在科研中心投入1元钱,对产值的放大是100倍。新一轮央企在汉投资植入的这些产业链中的“芯片”单元,将成为武汉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昨日16家签约企业涉及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总投资金额近500亿元,主要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研发机构和区域总部。
    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拟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航天技术创新研究院和南方区域总部基地;国家电网公司拟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国网电科院智能输变电设备研发基地,投资金额20亿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立中国电子新能源(武汉)研究院,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0亿元。(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