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城市更美丽

2012-09-20 10:4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光明日报)

  采访手记

  从北京到上海,一场细密的秋雨迎接了我们。一到虹桥机场,上海的同事就告诉我们,脚下就是长宁了。

  “大虹桥”快速进出的物流,还有巨量的信息流,向我们展现着这座城市令人瞩目的速度和发展潜力。长宁区是上海中心城区连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近年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双翼齐飞”,综合实力居上海市中心城区前列。2010年12月,长宁区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列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35个综合试点地区之一。

  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时刻提醒我们:社会要和谐,管理须创新。在人口聚集的现代化大都市,人口结构复杂,文化多样,利益诉求多样,都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点在哪里?如何调动不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集聚资源,强化合力?如何依靠“民主、法治、科技”的手段,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长宁的创新实践给我们以启迪:从政府的顶层设计,到各部门、各单位协同联动,从培育社会组织,到全民积极参与,汇聚各方力量,一个“安全、稳定、有序、活力”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才有坚实的支撑。  

记者张炳升(中)、王昊魁(右)在长宁区仙霞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沈晔。记者 颜维琦摄

  场景一

  地点: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物:沈晔 关键词:健康守护人

  “您和戈海珍医生签约后,戈医生会帮您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调整诊疗方案,进行全程健康管理。”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晔,拉着李阿婆的手,耐心地向她解释如何与家庭医生签约。

  9月18日早9点,长宁区芙蓉江路140号的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一楼大厅中间位置的服务台前排起了长队,挂号、取药窗口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沈晔与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蓓燕在各诊疗窗口来回穿梭,不时停下脚步为社区居民解疑答惑。

  做事麻利、干练持重,是35岁的沈晔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通过医生科学、合理指导,让更多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降低疾病发生率。”沈晔说。

  2011年,为方便居民就诊,仙霞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推行“预约门诊”,居民预约后,医生电子系统会显示并优先安排该居民就诊。据统计,自今年6月以来,共有4120位居民享受“预约门诊”服务,履约率超过90%。

  “中心力争当好居民‘健康守护人’、‘医保守门人’。”沈晔说,“在贯彻执行上海市、长宁区等有关医疗政策的前提下,和我们围绕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开展工作,尽可能满足居民医疗需求。”

  其实,早在2005年8月,中心就开始探索全科医生的运行模式,组建了4个团队,每个团队服务五六个居委会,将中心的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变医生被动坐诊为主动上门服务。根据不同患者人群,定期开展健康随访。“这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也多了一个守护健康的伙伴。”张蓓燕说。

  “逐步探索‘医保守门人’作用,即居民生病时凭医保卡,通过签约服务,首诊选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规范病人诊疗行为。即使定向转诊,家庭医生也可参与管理病人医疗经费,避免过度或重复检查。上级医疗机构及时将病人诊疗情况反馈给家庭医生,为家庭医生制订下一步诊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张蓓燕补充道。

  看着一楼大厅有序就诊的居民,沈晔觉得很欣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中心日门诊量约1200人次,由于开展了预约门诊,居民分时间段就诊,所以不感觉拥挤。”2011年,中心全年总诊疗人数达30多万。

  “下一步,中心将努力实现全科医生向家庭医生转变。”沈晔告诉记者,中心现有16名家庭医生,今年底还会增加4名。到2016年,力争实现街道每户家庭都有一名家庭医生的目标。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