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无与伦比”的中国印

2012-10-08 16:4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人民日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总会有一些重大事件,具有历史符号和时代标记的价值,“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就以这样的价值载入史册。

  回望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北京奥运会是一次国家实力和民族形象的展示与提升;回望满途坎坷艰辛的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奥运令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圆,堂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望神州热土绵延数千载的历史长河,北京奥运被看作东西方文明的一次伟大交融,余韵悠长。

  近日,当我们走进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一幢小楼,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门厅外一座“奥运缶”无声讲述着4年前的辉煌。更多的故事与感慨,则深深印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时任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的脑海中。

  90%的问题在各个场馆就地解决,国际奥委会改变惯例取消每天的早会,28个大项的竞赛主任全部由中国人担任

  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北京奥运会所经历的数千个日日夜夜,最令蒋效愚难忘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申办成功之夜。

  “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当萨马兰奇说出‘北京’时,我们都跳了起来,那一刻真是热泪盈眶。”蒋效愚回忆:“当时还有个小插曲,按约定需要6人出席和国际奥委会的合同签字仪式,但因为到处挤满了欢庆的人,找来找去,最终只有5个人出席,少了一位嘉宾。”

  如果说最初的欢庆难免出现意外插曲,那么随后开始的筹办工作,北京则迅速进入高速有序的运转状态中。

  2008年8月,一届完美的奥运会呈现在世界面前。当时,蒋效愚和总导演张艺谋等人坐镇指挥平台,“伦敦奥运主创团队的代表就在我们身后,他们拿着望远镜细细观看,每个细节都无懈可击,伦敦来客啧啧赞叹。”

  细节来自千锤百炼,成功来自万众一心。关于奥运的记忆中,蒋效愚感触最深的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心聚力。

  奥运会期间有一个惯例,每天早上7点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要和奥组委主要领导举行早晨工作会,会商解决出现的问题。“北京奥运期间,早会连开两三天,无事可议。罗格自己决定,不开了——你们都已把问题解决,不耽误大家时间了。”

  蒋效愚说:“90%的问题在各个场馆就地解决。此外,每天下午6点,组委会和各场馆要举行电视电话会议;每天晚上8点,中央奥运领导小组还要开会。往往不到晚上8点,当天出现的事情就都解决了,怎么还能等到第二天早上呢?”他说:“最有把握的事,就是组织工作会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高效运转中,我们的制度优势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奥运会的新纪录不仅诞生在竞技场上,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的竞赛主任全部由中国人担任,这也是一项难被复制的纪录。迄今为止,除了北京,还没有一个奥运东道主能做到完全由本国人担任竞赛主任。

  “国际奥委会选拔竞赛主任的原则很严格,公平公开,唯才是举。”蒋效愚说,“国家体育总局和奥组委提前四五年就准备这件事,物色人选。这是一次艰苦的人才培养过程。最终,我们推荐的所有人选都通过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考察,得到认可。”

  “事实证明,由中国人担任项目竞赛主任,在沟通协调上有非常大的便利。”这些人,也成为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事业留下的一笔宝贵人才资源。

  蒋效愚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原因总结为“十力”——国家实力、体制威力、文化魅力、人民能力、领导给力、创新活力、理念效力、朋友助力、团队努力、多方合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