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向农业现代化

2012-09-14 10:0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人民日报)生产一线的农业工作者深切感受到这10年的变化,大农机驰骋沃野,高科技落户田间,种田越来越轻松,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渐成潮流,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这10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到2011年,全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友谊农场

  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

  丰收的胜景醉了黑龙江垦区的黑土地,友谊农场第十管理区的庄稼地里,一条条覆膜大垄笔直排列,一株株玉米秆像威武的仪仗队。

  “现在种地不一样,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这几年亩产噌噌往上蹿。”说起10年的变化,农垦职工张玉林很得意,以前玉米亩产700公斤就是个顶,现在打1000公斤都不稀罕,农场十大技术全覆盖,有标准化规程指导,年年多打粮。

  同样的黑土地,生产方式变了。

  张玉林说,拿水稻育种来说,以前都是农户自己浸种,温度不好控制,常常出芽不齐。现在都是现代化育秧大棚,温度通过电脑控制,稻种几小时自动翻动一次,3天就可以完成作业区30多吨稻种的浸种。

  “翻不翻,差一千。”张玉林形象地形容大马力拖拉机的好处,通过深翻土地,能犁到底层,每公顷可增产粮食1000斤以上。张玉林细数大田里的新科技:精准作业,施肥拖拉机配有电脑,自动配方施肥;精量播种机,利用卫星定位,1公里田垄的误差保持在2.5厘米以下……得益于农场电网改造工程,今年他新承包的350亩水田全部采用了电灌,每年节省开支近千元。

  “友谊农场敢称‘天下第一场’,靠的是一项项技术的合力,从过去单一使用良种,到农、水、种、肥、机一体化配套,农场连续34年创造了人均粮食生产率的最高纪录。”张玉林说。

  10年来,友谊农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农艺农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推动产能突破。2011年,农场良种匀播率超过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90%,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85.5%,科技入户率达到100%,高产创建在黑龙江垦区获得玉米、大豆两项第一。

  如今,农场实现了由典型高产向整体高产转变、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的转变,成为龙江大地领跑现代农业的典范。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