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 十年金融改革

2012-09-13 11:10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光明日报)回望十六大以来的十年进程,中国金融改革力挽狂澜,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巨大跨越。数十年励精图治,饱含几多艰辛,满载无数辉煌。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全面提升、多层次金融市场逐步形成、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渐进市场化、金融监管与调控框架日益成熟。

  金融改革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十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得到全面提升。一方面,在华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数与资产规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另一方面,中资银行顺势而为,随着中国经济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体系,稳步推进海外布局,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通过主动实施QDII、QFII、RQFII制度,以及有效发挥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我国境内证券市场逐步实现对外开放,不仅直接拓宽了人民币境外投资渠道,也间接推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与金融市场的持续创新,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交易场所梯次化、交易产品多样化、交易机制多元化,涵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多个组成部分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货币市场交易日渐活跃,债券品种创新不断涌现,同时股票、期货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也得到了嬗变和突破。资本市场虽有跌宕起伏,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态势不断巩固。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已经演化为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十年来,我国银行业锐意改革,挽技术破产之狂澜于既倒,迎市场化之涅槃于重生,初步实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的国际化转型,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进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放开对资产价格的各种管制,实现资产价格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真正反映资产供需状况。目前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外币市场利率等均已基本实现市场定价。未来进一步扩大银行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逐步推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构成我国今后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

  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我国的金融监管在组织体系、法律框架、运作程序、监管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次贷危机后,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宏观方面,除了运用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具有逆周期调节效果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还引入了新手段,如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制度和动态损失拨备制度等。在微观方面,则侧重于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如适应性杠杆率要求、前瞻性拨备管理等,以将微观层面的监管机制纳入宏观管理的框架中。

  在回顾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金融领域中依然存在众多突出问题:金融机构经营方式仍显粗放,公司治理能力亟待改善;金融工具的种类和层次依旧不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还远远不够,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仍面临较大挑战,整个金融体系对风险的治理尚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以上问题深刻表明,我国的金融改革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和深度,以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

  在当前经济增速日趋减缓的背景下,亟须以制度的创新和变革来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路虽远,行则必至,中国金融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负重前行。

责编:陈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