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理念的历史性进步

2012-07-04 10:2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执政理念也不断创新发展。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升华,是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宝贵结晶。

  一、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首要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离开了发展,实现民富国强、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党的先进性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而鲜明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以新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就要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紧密联系、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观从“第一要义”的高度将科学发展的深刻涵义纳入党的执政理念,从党执政的首要任务的视角创新了党的执政理念。

  在实践中,这一执政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10年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我们战胜了非典、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见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把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方面,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一同推进、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