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创建幸福社区 年底邀居民打分

2012-11-07 10:46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昨日,南湖中央花园社区的老年模特队表演老头乐《越来越好》

(长江日报)小社区大民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创建“幸福社区”,这是一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打造“幸福武汉”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民心和战略工程。从今天开始,长江日报和市民政局联合推出“幸福进万家”专栏,挖掘社区创建“幸福”中的点滴、经验和故事,触摸和一道感受居民的幸福。

  本报讯(记者王志新 通讯员周钢)昨日上午,在崭新的南湖街邻里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大赛,武昌区14个街道的181个社区群干竞相拿出绝活儿,展现各自的社区新风貌。

  这个位于南湖街的活动中心,占地2.3亩。区民政局副局长周继民说,该中心辐射南湖周边,是武昌区为创建幸福社区建立的多功能群众活动中心之一。

  南湖中央花园社区书记张淑静介绍,自从有了这样漂亮宽敞的中心后,社区居民经常到这里开展各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据了解,像这样的活动中心,武昌区今年还将建4个。

  今年初,我市提出创建幸福社区,武昌区以此为抓手,掀起了创建活动的高潮。区街前后已投入数千万元,实现了181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均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为创建工作提供了阵地保障。

  为了大力推动幸福社区创建,该区今年计划投入2亿元资金,并让各职能部门承包各自的“责任田”:城管部门维修道路和环境整治,园林部门提档升级社区绿化小游园,水务部门改造排水管网,民政部门修缮休闲广场桌椅。

  与此同时,社区纷纷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叫得响”的品牌,如东亭社区结合老年人多的特点,开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南湖中央花园社区探索建立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的三方联动机制,把居民的烦恼消化在社区。

  周继民说,创建目标是要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管理高效、文明祥和、平安稳定、生态宜居”的幸福社区,让社区居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便捷舒适、服务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

  今年底,武昌区将组织大型的面对面问政活动,让居民给幸福社区创建打分。周继民说,群众标准是衡量幸福社区创建成效的唯一标准。

  本报讯(记者王志新 通讯员周钢)昨日,南湖街宁松社区居民文化大舞台正式拉开序幕,市、区政府投入700万元修建的大舞台将覆盖周边7个社区。

  昨天的首场演出吸引了300多名社区居民,时尚七太表演的舞蹈、社区老年模特队表演的《越来越好》等17个节目引来阵阵掌声。

  宁松社区书记魏远选介绍,这个文娱中心,将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需求。

  73岁的老戏迷李天锡昨天特别开心,“每天不哼几句心里痒痒,听戏、看戏、唱戏就是我晚年生活的一件重要事情,是我最大的快乐。”李老说,有了这个文化大舞台,足不出社区就可天天看大戏,偶尔也能上台唱几嗓子,太开心了。

  今年60岁的蔡淑荣是个舞迷,她骄傲地告诉记者,一天不跳舞就感到全身不自在,看过她跳舞的居民都称她的舞姿美。以前找个跳舞的场地不容易,现在有了社区大舞台,能了却很多居民的心愿。“跳舞健身,还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蔡淑荣说。

  本报讯(记者王志新 通讯员周钢)昨日,在中南街静安社区“两型”生活体验馆,40多名老人正在听环保节能知识讲座,授课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他们的街坊邻里。

  61岁的林传生介绍,他们家将洗衣服的第一道水倒掉,第二道水冲洗厕所,第三道水拖地板,第四道水洗私家车。“这种节水小窍门,每个月为我们家节水4吨多。”

  社区“节电大王”邹体全,在家里20多个开关、插头上都贴上了“节约从点滴做起”,连家的大门上也有。全家有了节电意识,做到随手关电源、拔插头,一年节电100余度。

  今年初,静安社区投入3000多元,建成“两型生活馆”,每周一组织节能知识小讲座。静安社区书记吴长源算了一笔账:社区共有6780名居民,所有居民做到节能,社区每年最少可节水6万吨、节电20万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社区80%居民掌握了节水、节电的小窍门。吴长源说,力争今年底前将这些节约小窍门推广得“家喻户晓”,节约省钱,这对居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感。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