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重“主席”领村民走向致富路

2011-05-13 09:00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记者 郝琦)初见肖建,皮肤黝黑、身穿粗糙的蓝色工作服的他,鞋上沾满了泥土。如果不是经人介绍,记者都以为眼前这位质朴的汉子是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地道的城里人——武重集团机械设备分厂工会主席。曾经在企业的生产一线指挥生产,叱咤风云,为我国重型机床装备制造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谱写了“青春之歌”。而如今,年近60的他,响应党组织的安排深入农村结对共建,一年时间内让往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增加纯收入近10万元,为全村村民开辟了致富新渠道。

 

 

武重集团机械设备分厂工会主席肖建

 

  肖建,1952年出生,1969年成为下乡知青,1971年从农村知青返城进入武重集团公司,1972年从工厂参军,成为一名军人;1975年在军营里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复员回到武重集团公司工作;曾担任车间工段长、集团公司纪检干部、分厂副厂长,2007年担任分厂工会主席,去年2月,从武重集团公司来到了“贫穷落后”的江夏区大罾埠村,开展结对共建工作。

 

 

新建成的优质莲藕示范基地

 

  来到大罾埠村的第一天,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无措——这个村远离城区不说,地处武汉与湖北嘉鱼交界的地方,就连进村的路都是凸凹不平的土质 “羊肠小道”;金水河将村庄“一分为二”,从村里到市内的时间相当于从武汉去了一趟北京。他初去时,金水河水正值干涸季节,且又少又脏,然而这就是村民唯一的饮水来源;电压不稳,农户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甚至连日光灯都启动不了;村委会没有一间正式的办公室,修了一半的平房办公楼孤零零地搁置在金水河畔三年之久,开个会只能轮流到书记和会计家;此外村里还欠着10万余元债务。

 

 

新建成的钢架蔬菜大棚

 

  面对村里的窘况,老肖先从村民生活困难入手:电压不稳,他四处联系,架设起1000米长高压线路,增设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完成电网的增容改造;吃水难,他寻求各部门支持,全村安装起二十余根自来水临时站管,村民用上卫生的自来水;用水难,肖建想尽一切办法,在区、街及武重集团的支持下,筹集资金30万元,沿金水河畔修建了五处泵站,保证全村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肖建说,共建不是扶贫,而是要带领村民致富。为帮助村民转变只种水稻、棉花、玉米的传统生产观念,他帮助村委会干起示范样板工程:不要村民投入一分钱,建起3亩精养鱼塘、3亩鱼藕套养鱼塘、4亩太空莲。千只土鸡示范养殖和50个示范钢架蔬菜大棚种植项目也一一上马。 

 

  “虽然这些钱是公司出的,但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按常规,建造一亩钢架大棚需要2万元左右,肖建带着一班人自主设计、制作,最后每亩仅用去1万元,仅此一项就为集体节约成本25万元。2010年底,该村钢架大棚蔬菜让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9.3万元。

 

  看到家乡的点点变化,大罾埠村的乡亲们已经把这名黝黑的“城里人”当成了自己人,亲切地称他“老肖”。春节前,肖建坐着手扶拖拉机,挨家挨户送上示范区种养的鲜鱼和蔬菜,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

 

  “今年,我们的预计收入将在15万—18万之间,”肖建说,“我还从大罾埠村5个组中选出5名农民,让他们带薪学习种植方法。这样,即使我离开了村里,村民们也可以靠自己致富。”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