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布衣参事”如何真正参事

2012-04-21 13:1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武汉市宣布将从普通市民中“海选”3名“布衣参事”,担任市政府的“高参”,建言可直通市长。此次选聘面向对武汉历史文化有兴趣、有了解、有研究的热心市民,打破了以往对参事身份、学历、职业的限制,在全国尚属首次。(4月16日《武汉晚报》)

  据考证,“参事”一词最早源于汉朝,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有“备天数以参事,治谨于道之意也”一句,其中的“参事”即谓“参与国事、政事”之意。参事参与国事、政事的目的,就是要向领导直接谏言。武汉开全国之先河,选聘“布衣参事”作政府的“智囊”和“高参”,无疑是要广开言路、广纳民智,让政府决策更接“地气”,这种做法值得倡导和推广。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参事的门槛较高。或是政界高层,或是学界翘楚,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社会公认度高,但似乎缺少“布衣”。比如此前,要成为武汉市政府参事,须是正局、博导级别,该市目前拥有的37名政府参事,均是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干部。这种高端化的参事制度,一方面使得“参事”这个角色颇具神秘色彩;另一方面,使得政府参事结构单一,建言专业、理论水平高,但有些不接地气,所参之事有太多对宏观“大事”的把握,却缺乏对民生点滴“小事”的关注。而选聘“布衣参事”,便能拾遗补缺。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普通市民参事,可以更多、更直接、更鲜活了解民情民意,从而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决策水平。

  当然,要使“布衣参事”真正达到让政府决策更接“地气”的初衷,还有更多功课要做。

  从政府角度说,一要确保选聘过程公平、公正、公开。由于政府参事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聘用工作人员,拥有一定“特权”,选聘是否公平公正,决定着“布衣参事”的纯洁性。如果仍是学者、专家和官员当选,不是真正的“布衣”,未免徒具“观赏价值”。二要鼓励“布衣参事”站在百姓角度讲真话。与其他政府参事不同,“布衣参事”除了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恐怕更应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眼睛向下,对身边老百姓的点滴小事予以关注。三要听得进逆耳忠言,确保“布衣参事”的建议不是“耳旁风”。不能因为“布衣参事”来自普通市民,意见不够高屋建瓴,就对其建议可听可不听。不然,“布衣参事”就可能成为陪衬。

  从“布衣参事”本身来说,要树立做参事不是做一个特殊公民的观念,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来自民间智力的责任和良心。“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才算是一名真正的“布衣参事”。因此,“布衣参事”更要心里想着群众,深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深入下去才能看清问题;要利用向领导直接谏言的便利,说出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社情民意,敢提不同意见,这是政府参事工作的生命线。正如温家宝总理去年给新聘任的8位国务院参事颁发聘书时所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城市亦然。(燕赵都市报 何勇海)

责编:陈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