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选聘“布衣参事”,进步之中有期待

2012-04-21 13:0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政府参事,不再是高端人士的代名词。15日,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宣布,将从普通市民中公开选聘三名政府参事。据悉,此举在全国首开先河。(4月16日《楚天都市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俗话说,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经验被屡次证明,不少改革的成果,都是从民间起源而最终形成全国经验,比如安徽凤阳首倡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我们得承认,普通群众,或者来自于基层的草根,在学历、专业素养等方面,不及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但对于基层情况的熟悉和掌握,对于群众的所盼所想所愿,则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毕竟,作为源于基层,植根民间的群体,他们的意见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具有真实性。

  虽然三名“布衣参事”不能改变政府参事的整体格局,但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已经彰显了一种理念的进步。这意味着,决策者更加注重倾听来自基层和民间的声音,并通过选聘政府参事的方式,使这一设想得到实现。从某种角度讲,这是在打捞取一种声音,让处于“江湖之远”的群体,可以进入“庙堂之上”,达到了“民意直通”的效果。

  选聘“布衣参事”是一项制度性进步,其做法值得鼓励,其效果也值得期待。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制度的运行,以及使制度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保证“草根性”,应当做到:一是要多注重聘用人员的实际身份和经历,对专业素养、知识、文凭和职业应当淡化;二是要缩短人员轮换的周期,并对其履职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既要避免因履职能力不足沦为摆设,又要避免因角色转换而成为职业参事,丧失其布衣本色;三是在选聘程序上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防止操作异化成为上升途径。

  最重要的是,“百姓可以直接反映”不能仅依托于“布衣参事”这一形式变化,更多需要决策者具有“草根意识”,以及“接地气”的工作作风。(新华每日电讯 堂吉伟德)

责编:陈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