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平]武汉之堵源于三镇各具特色

2012-04-21 11:10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武汉之堵源于三镇各具特色

  武汉市交通状况全民关注——经过长达数月的调研和思考后,昨日,面对该市交委、建委、规划局、交管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武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一批老交通专家,为这座拥塞的城市提出一批建议。(5月15日《楚天都市报》)

  武汉之堵,堵得让人发慌,让人头疼。当然,市政府对其在一直寻求缓解之路,并陆续也有一些具体的行为让市民所有目共睹。比如修桥挖隧。然而,一切却如“杯水车薪”。所以,堵还是那么堵,甚至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原因,而越来越堵了。长此以往,武汉会不会因堵而“动弹不得”?这是值得让人焦虑和害怕的。然而,其又该如何是好呢?

  日前,一批老交通专家踊跃出来为这座拥塞的城市,而给市政府的数个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的建议。这让广大市民很欣喜。当然,更为关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议并非是从根本上治堵的“葵花宝典”,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更为关键的是,其或许还不切实际。比如,让政府迁出闹市,而又有几个城市的政府不在闹市呢?又比如,多开轮渡,而两江并不宽的距离又有多少市民会去选择这还是有些费周折的通行方式呢?再比如,多用双层或加长公交车,而有私家车者他们愿意去坐公交车吗?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所谓的建议是专家们,而且是老交通专家们提出来的。然而,其果真具有“专家建议”的不一样价值或意义吗?恐怕,并非如此。因为,这些显而易见的想法,也许在堵见初端时,广大的市民就首先想到了。当然,那时所想到的,应该还有政府。然而,事实上却没有对其大做文章而实施。或许是早已被权衡过,而分析出其还是有问题而无济于事的。所以,市民与政府一道一直在找寻治根治本之道。

  当然,专家建议里说的有一点,笔者还是比较认同的。那就是一味地以克服水道阻隔交通而大量架桥梁、挖隧道,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为,其还不仅是合算不合算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过多的修桥挖隧,还得考虑一个城市在经济上的承受度。所以,在武汉市的两江上修桥挖隧越多,其堵就会必然缓解,而政府有那个无限制的经济实力吗?这是个问题,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于是,一切就显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更何况,武汉市政府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在办修桥挖隧的实事。

  老交通专家们的建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汉之堵。然而,那个从根本上解决武汉之堵的办法又在哪里呢?当然,办法是应该有的。或许是我们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困迷;或许是我们思考问题时所站的高度不够;抑或是我们对武汉市的这个整体“沙盘”没有全放于胸。于是,就没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所以,没有对症下药,而让堵病消除。

  笔者虽然不是在武汉市“土生土长”,但是来到这个城市也近快十年了。而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武汉市因长江和汉江的交汇,于是分隔成三个“泾渭分明”的镇。试问一下:在三镇中,人们吃喝玩乐最想去哪里?学生读高等学校又会去哪里?工人上班又大多在往哪里跑?回答是:汉口、武昌、汉阳方向的开发区。于是,这里就凸显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某件事,所有的人就往某一个方向跑。

  原来,武汉三镇是各具特色而太有“个性”了。因为,汉口是商业中心区,武昌是政治文教中心区,汉阳虽然“不洋不土”却“沾光”于开发区算是工业中心区。所以,人们吃喝玩乐去汉口,学生上大学去武昌,工人上班往汉阳方向走。于是,为了某件事,所有的人均往某一个方向聚集。而又加之水道的阻隔。这在交通上不堵才怪。

  如果,武汉三镇各自的发展,没有那种独特的“个性”,而是均并肩齐走多功能的综合之路。那么,人们的吃喝玩乐、办事求学、上班工作就不会舍近求远地全往一个方向跑了。因为,市民可以就近就地解决。于是,就不会堵在那些为数不多的桥上隧里,以及集结并堵在某一个区域了。所以,武汉之堵,归根结底源于三镇的发展太具“个性化”了。于是,解决其堵的根本之路,得需三镇要综合发展而具多功能的特色。 (长江网 胡良平)

  编辑:宗夏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