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述评之二 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的中国追求

2012-11-03 10:10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人民网)

  十年自主创新,十年实力彰显。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是2001年的近11倍;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从2001年的1000余件增长到2011年的5.8万多件。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由2001年的1731件上升到2011年的1.64万件,世界排名从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

  “这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喜成果。”十八大代表、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说,“专利是体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10年来我国国内、国际专利迅速增加的背后,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支撑、引领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十分欣喜: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新征程新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2006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决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求。”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说,进入新世纪之后,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对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产业尽快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链高端迈进。”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可谓抓住了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牛鼻子’。”作为曾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党的十八大代表,山东省潍坊市市委书记许立全的感受十分深切。进入新世纪,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能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劳工荒的红灯频频闪烁。“拼土地、拼资源、拼劳动力成本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紧紧依靠自主创新,开拓增长空间、提高发展质量、掌握主动权、再创新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6年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同时颁布了2000多名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专家历时3年制定的国家科技发展蓝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明确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对我国今后15年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重点部署。

  “纲举才能目张。‘规划纲要’确立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路线,使国家各部门和全国各地在贯彻实施时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助理、科技厅厅长徐南平院士说。

  新举措新成果

  更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从2002年到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的“四升四降”引人注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5倍,专利拥有量增长了10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3,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88%,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79.5%,氨氮排放量减少了57.6%。

  “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决策的结果。”潍坊市市委书记许立全说,“潍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创新潍坊’的奋斗目标,用自主创新这个‘金刚钻’,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逐渐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潍坊市的“四升四降”,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十六大以来,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环节,抓住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个重点,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部署,各部门、各地方各尽其责,多管齐下促调整,不遗余力抓转变——

  出台相关激励措施,调动企业的创新动力。《规划纲要》颁布不久,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就联合出台了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国资委专门出台文件,要求中央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北京、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纷纷推出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措施,拓宽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强力推进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央财政预算安排628亿元,加快实施大型飞机等11个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面向企业敞开大门,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承担的科技项目越来越多;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国资委、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联手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企业创新强筋健骨。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企业的创新权益。国务院把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商务、工商、公安、知识产权等部门连续几年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努力营造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相关部门、有关地方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各部门、各地方加大投入、重点研发,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0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华为、中兴、海尔、联想、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联重工、三一重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