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微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
2012-11-13 16:35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于11月15日上午,在万众瞩目和期待中,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这是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亮相,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精彩
今天上午,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党的十八大今天胜利闭幕了。这个被国外媒体称为“今年全球最重要政治会议”的历史盛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节点上,不负众望地指明了中国前行的道路,令人振奋地描绘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让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几天来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讨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中,一条条有力的论述将文化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文化强国的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开幕以来,记者穿行在会场,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大会的开放透明。开放透明不只是各家媒体云集、“长枪短炮”如林,更体现在不回避热点难点,敢于触碰现实问题和敏感话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是对当前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力回应,顺民意、得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肩负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不断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刻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中“更多更公平”5个字内涵十分丰富。这意味着我国今后不仅要更多增加民生投入,而且将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凸显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
“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目标,近日
在亿万人民的期盼中,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都能从中读到报告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关注。
“你幸福吗?”近来,随着一些媒体的报道、舆论的热议,幸福话题再次升温。某种意义上,对于幸福的看法,正是今天中国社会转型和观念多元的一个具体呈现。在各种各样的声音碰撞中,一个社会共识也逐渐凸显出来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在中国历史的时序中只是一个细微的刻度,但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却是一个铭刻很深的关节点。
中国对未来前进方向、发展道路的坚守,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气派。
十八大是观察现实中国的窗口,也是把握未来中国的契机。世界各国记者以特有的职业敏感捕捉最新变化,也在努力探寻中国发展进步的原因。
“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
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对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查处,这让海内外对中共在十八大上提出的反腐措施充满期待。在新华网等门户网站近期推出的各类关于十八大的网络调查中,反腐倡廉往往居关注点排行榜前列。
一艘航船,有灯塔的照耀,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一个民族,有旗帜的引领,方可闯险克难,谱写华章。
在亿万人民的期盼中,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都能从中读到报告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关注。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于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之前,开宗明义地表示,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传递出“务实”新风。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十八大!世界的眼光,再次向着如日东升、蓬勃发展的中国聚焦。
既有百花争艳,也有莺飞草长;既有万众一心,也有吵吵嚷嚷。中国,能够持续发展、避免功亏一篑吗?聚焦的眼光,有惊叹号,也有问号。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的深刻认识。而要发挥这一最大政治优势,防止这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这个奋斗目
人类历史上,总有一段历程会因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而光芒四射,总有一些时刻会因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而永载史册。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崇高使命、走过91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探索科学发展之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承载着13亿中国民众对未来福祉的期盼,也必将凝聚起中国继续前行的共识和力量。
即将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犹如一股春风拂面,在向往的时刻翻起十年尘封的记忆,蓦然发现,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转型的十年,十年时间十年发展十年跨越,留下无数
盼望着,盼望着,十八大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十八大将判断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久的走向,成为推动中国发展变化的“关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党的
十八大代表的成功选举,是十八大胜利召开、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十八大代表中的透着浓郁的“草根”气息,预示着党的事业更加注重基层和生产一线,吹响了党十
金秋时节,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回首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走过的非凡历程,我们经历了奋斗的艰辛,耕耘的付出,收获的喜悦。
中国经济增速当前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这是温家宝总理1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的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与18日公布的前三季度一系列经济发展数
十年来,作为刚迈进世贸门槛的“迟到者”,中国主动全方位融入世界,在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动自身与世界关系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托举起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崛起与进步。
旗帜指引方向。伟大旗帜是共同理想的火炬,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道路开启征程。正确道路是昭示未来的坐标,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马克思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2002-2012,在历史的标尺上,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国情演进?
这是一个巨变的十年--
历史,总是在回望中意味深长。
2002——2012,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辉煌十年,蕴含着怎样的醇厚与绵长?
如果说十年的发展谱就了一曲壮美的乐章,那么民主与民生就是双重变奏,紧扣着以人为本
回顾与展望,总能引发一个民族的深沉思考:曾经的中国怎样走过,现在的中国走得怎样,未来的中国该怎样走……
思考历史,感受当下,展望未来,梳理十年奋进凝结的宝贵经验,总结十年拼搏收获的深刻启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扬前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4日闭幕。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两份文件提请党的十八大
十年砥砺,十年奋进。回眸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一系列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并逐步落实,有的已收到明显实效,有的正不断拓展深化。从今天起,本报“科学发展 成就
和谐,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人类的共同向往。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的理念创新,也是各国人民利益所在。
人才,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亦是中国走科学发展之路最可依赖也必须依赖的第一资源。当“奋进十年”与“战略机遇”无缝对接,当“第一资源”与“跨越发展”有机融合,便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人才强国
据统计,全国约80%的市县建立了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超过70%的市县建立了政府决策公开听取群众意见制度和政府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
今日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开枝散叶,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十年坚韧求进,我们已经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基本构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重庆市在统筹城乡改革实验中打破城乡界
“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理念重塑,让社会管理于无声处成为服务群众、温暖人心、凝聚民心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代表、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说:“必须切实改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把服务为先的理
随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的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空间布局更趋协调,更加科学。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提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
10年前,党的十六大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动力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程度“体制环境”的完
新征程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2006年 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决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
“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铿锵之辞,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