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唱响时代精神

2012-09-13 11:08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和平外交是中国外交的灵魂

  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首次向世界阐述了中国外交的“和谐世界”理论。他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向世界讲述了今日中国对人类璀璨文明的传承,诠释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胸怀、气度和品性,展示了中国的开放和自信。“和谐世界”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契合了东方哲学的核心内容,顺应了当今世界“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历史潮流,反映出世界各国人民对“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的强烈认同和追求。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是对世界外交理论和实践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它确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国际秩序的重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堪称符合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

  和平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根本

  人们看到,“和谐世界”的理念正在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认同和接受。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易慕龙说:“我们非常钦佩中国人民与人和谐相处的处事原则,中国文化内涵中包涵着和谐的宝贵理念。”意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坦言:“中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几内亚驻华大使马马迪·迪亚雷直言:“中国的崛起没有伴随着战争,甚至一枪一弹都不曾使用。”

  每当说到中国外交特色,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各国朋友总会谈起中国外交与某些西方强国的不同:中国不厚此薄彼,不嫌贫爱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指手画脚,不咄咄逼人,不称王称霸,不强加于人,不搞“利益博弈”,不觊觎别国领土,更不搞旨在掌控别国的各类渗透活动。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发展,中国不搞货币侵略,不搞“国家恐怖主义”或“新殖民主义”。中国无意坐“第一把交椅”,更没有“统治世界”的图谋。正视差异,直面分歧,相互尊重,求同存异——这是中国对外交往绝不动摇的基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