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切百姓期盼 构建民生工作新坐标

2012-12-05 09:0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社会保障:最兜底、更平均、需贴近

    市民政局副局长孙家同:民政工作承担着“最兜底”的社会保障、“最基层”的社会管理、“最贴近”的社会服务、“最直接”的社会民主等社会建设任务。武汉将加快社会救助工作从管理向服务、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从政府单一实施向社会多元化参与转变。

    明年年底前实现民政、人社、房管、车管、工商等15家市直部门信息对比,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助学、助老、助残、助孤、助医等救助活动。创新“消费券”、“慈善超市”等手段,对低保、流浪乞讨等困难群体开展临时救助。确保到“十二五”末,我市养老床位突破8万张,社区商业、物业、家政、文化、养老、健康等服务业态的社会组织不少于8000家。

    市人社局局长潘汉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重点要妥善处理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工资关系,逐步缩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之间、中心城区和远城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工资增长机制,着力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增长偏慢的问题。

    社保方面,重点做好城乡之间和群体之间不同制度的衔接,实现参保人员的自由流动和顺畅转移;重点做好非公经济领域从业人员参保工作;就业方面,每年保证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重点鼓励大学生、四类困难人群创业。十二五末,实现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翻番,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年增10%以上。   

    市质监局局长吴明益:食品安全、工业产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民生。质监局需要贴近人民群众最关心、担心、忧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以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城市的内涵,武汉曾经出现过很多好企业,但能够基业常青的并不多。未来,武汉企业应以传承汉阳造、振兴“武汉造”为目标;我市要抓紧编制质量发展规划,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