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实现新一轮跨越

2012-12-04 09:11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昨日上午,全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13个区的区委书记或区长作交流发言。围绕如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各区负责人谈问题、谈思路、谈举措,激情满怀。

    旧城改造

    产业结构和城区功能“双升”

    江岸区长黎东辉:全力推进大规模城区更新改造,着力提升城区功能。今年全面完成花桥、红桥等二环线以内城中村改造,再用2—3年全面完成三环线以内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利用,完成吉庆街—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和一元路片的保护利用;加快推进二七商圈建设,打造国际滨水商务区。

    传承老汉口,建设新江岸。加快推进黄浦科技新城建设,打造以总部经济为特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努力把江岸建设成为以金融服务、商贸物流、创意设计、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强区。同时,通过深入推进创业就业、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程,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江汉区长张俊勇: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加快产业升级和城区转型步伐,推进汉正街、长江大道综合改造,完成唐家墩、姑嫂树等城中村改造任务,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和中介服务、现代商贸四大支柱产业,加快江汉经济开发区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

    同时,通过“上天、下地”,以武汉中央商务区、省级金融示范园区、江汉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为依托,加快高端商务楼宇建设;推进武汉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以地下环路为主的交通转换系统和以地铁中心站为商业核心的地下空间项目。

    硚口区委书记王太晖:将用2-3年时间,完成99家化工企业的全部外迁,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13个村的“城中村”改造,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汉正街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区雏形。

    今后5年,每年都将完成200万平方米以上的拆迁,为大项目的引进提供空间,这些大项目包括宜家购物中心项目、顺道街旧城改造项目、古田化工企业搬迁区域首个开发项目。从今年起,每年都有1个以上投资超过1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投产。此外,还将全力加快汉江江滩的整体改造,3年建成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江滩公园。

    武昌代区长张幸平:武昌要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努力成为武汉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支点,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强区,积极推进白沙洲智慧产业园建设,力争用5-8年时间把白沙洲地区建设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极地,形成该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要加快形成以武珞路为脊梁、以南北向干道为支撑的城市道路骨架,同时加快区域微循环道路建设力度,尽早形成体系完善、通达顺畅的路网系统,通过旧城改造为武昌经济发展创造空间,改变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布局城市

    新城新镇焕发“卫星城”新魅力

    汉南区委书记涂山峰: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坚持走区域经济特色化、发展差异化道路,打造一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一流的沿江产业带和港口物流业、打造全国农业避灾抗灾能力最强、农产品质量最安全、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农业最富裕的示范区。

    以特色品质建设汉南新城,以城市标准配套建设农村新社区。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区农村的社区化,让农民群众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黄陂区委书记胡洪春:推进四区支撑、“两城崛起”战略。做大做强临空经济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木兰生态旅游区;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两型社会的要求,打造前川新城和汉口北新城组群这2个30万人的新城。

    同时,大幅提升民生福祉。实现贫困人口、辍学中小学生、城乡危房等3个“基本消除”;社会保障、安全饮水、基本医疗、公共交通、充分就业等5个“全覆盖”。

    新洲区委书记王世益:新洲的未来在阳逻,要打港口牌、走特色路,努力把武汉新港阳逻核心港打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达世界的水上门户、物流天堂和贸易中心,并带动钢材深加工、桥梁与钢结构、机电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产业。

    打造武汉工业经济增长“第四极”,充分发挥“大阳逻”对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作用,以阳逻经济开发区,带动街镇园区、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工业倍增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

    汉阳区长徐洪兰: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轻工电子等现有优势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造国家级会展中心、路桥工程设计中心、中国(武汉)医药物流和汽车贸易中心,推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挖掘知音文化等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等,展示“汉阳制造”和“汉阳智造”的“新汉阳造”;同时,以长江、汉江、墨水湖、龙阳湖、龟山沿线为重点,彰显生态特色,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江夏区委书记汪祥旺:全区上下树立“工业兴则江夏兴”的理念,把庙山、藏龙岛两个老园区和大桥、金港两个新园区,作为江夏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每年力争完成10平方公里工业倍增示范园区的拓展。

    推进“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以上海通用汽车、南车集团、腾讯科技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形成研发、生产、销售、流通、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同时加快布局和发展现代物流、金融、高端商贸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创造低成本、高品质的综合配套服务环境。

    东西湖区委书记张平:把吴家山经开区建设成武汉临空经济区、物流枢纽区、新型工业示范园区、都市农业示范区和产城一体、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水乡生态宜居新城。

    围绕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台商工业园、保税物流园等,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武汉天河机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设施,建设综合保税区和国际品牌采购中心。加快走马岭物流园、苏宁电器分拨中心等建设,发展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及商贸、旅游、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民生优先

    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区

    青山代区长何建新: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青山滨江开发要抢抓‘高铁经济’机遇,高水平规划,大力度招商,要抓引爆项目,迅速启动滨江地区开发,力争5年内形成滨江商务区雏形”,“青山港综合开发及青山滨江区域堤防综合改造启动的意义重大,青山区可借此实施城区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举全区之力推进滨江开发,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青山堤防综合改造这个“引爆”项目,争取用3个枯水期完成工程建设,将青山这最后一块宝贵的江滩资源打造成武汉“两江四岸”最美的风景线;进一步理清青山港整治和“两河”(楠姆河、武丰河)功能区开发路径,努力打造北通长江、南达东湖的青山新景观和武汉城市旅游新名片。

    蔡甸区委书记谢宗孝:“双核”引领,着力打造常福工业倍增示范园和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三带”驱动,着力打造沿318国道新型城镇建设示范带、沿索子长河生态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带、沿东荆河生态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带。

    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城镇建设体系,构建百公里水上生态景观旅游通道,发展生态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带等,打造武汉近郊集高效生产、观光农业、菜篮子工程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争取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成美丽蔡甸。

    洪山区委书记刘涛:洪山是武汉最年轻的中心城区,但人均GDP、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未来将高起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辖区创新引领、交通枢纽、产业带动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努力把洪山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江南版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融入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当前,从群众最关心的湖泊治理入手,突出抓好南湖综合治理与岸线建设工作,在改善湖泊水体的同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水景公园。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