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千名记者走基层 > 喜看城市

80万无名英雄合力建设大武汉

2011-03-13 14:54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武汉晚报)编者按:武汉80万城建大军,虽然大多不是武汉人,他们却在努力地建设着大武汉;他们大多没有很高的学历,却把城市设计师的梦想变成现实;他们面前少有鲜花和掌声,却用钢筋水泥把武汉的高楼建得更气派,桥梁更雄伟,道路和地铁更通达。

    近日,记者走进这群建设者当中,采访了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竹叶山金桥大道  “阿迪力”铁路线上“走钢丝”

    昨日下午,记者走进金桥大道跨铁路桥工地,目睹“建桥版阿迪力”在11条铁路线上高空表演。

    中铁大桥局七公司金桥大道跨铁路桥项目部书记高盛源介绍,金桥大道是武汉大道一部分,其跨铁路桥为一座单塔斜拉桥,高达101米,跨越武广高速、京广和合武铁路线,要从11条铁路线上空架过去。

    在高盛源指引下,记者跟随主塔工班长刘红兵爬上正在施工的主塔,只见工人们正泰然自若地在绑扎、焊接钢筋……戴着红袖章的专职安全员卢福贤、群安员许鑫等在主塔墩上来回不停地巡视着。

    “其实,这座桥的技术难度虽比不上在长江上建桥,施工环境却比长江上建桥还复杂!”刘红兵说:“主塔下是高铁27500伏动力高压线,掉一个小螺钉,将引发铁路断电、紧急停车等安全事故,地面层还有汽车、电动车、行人川流不息。我们比阿迪力还难啊,不仅自己要走得稳,还不能掉下去任何东西!”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高盛源说,他们用半年的时间修建一个隔离防护棚,防护面积相当于17个篮球场,设置在铁路上方、施工平台以下,确保施工不会让一个螺钉掉下去。防护棚钢板上面还涂了绝缘防护层,保证高铁27500伏动力高压线不会对上面的施工带来不安全。

即将穿越长江的武汉越江地铁盾构机“越江一号”从德国订购,价值上亿元。很多人以为,开这样一台盾构机的司机,应该是位高级工程师。昨日上午,记者步入越江隧道盾构机跟前,才大吃一惊:司机竟然是一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学历仅为中专。

    昨日上午9时30分,记者从积玉桥地铁站出发,沿着20多米深的临时台阶下到地铁隧道内,步行40多分钟,才听到前方盾构机的嗡嗡声。盾构机驾驶室位于盾构机尾部,长两米多,宽仅1米,装着近百个按钮的操作墙。

    驾驶室内有3个人,司机是李旭,24岁,中铁隧下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毕业,盾构机由他单独操作(上图右一)。早在4年前,李旭曾驾驶“长江一号”盾构机盾构了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完工后,他到沈阳开盾构机,去年又调回再次穿越长江。

    “开盾构机,业务要特别熟练,责任心要特别强,心要特别细,最重要的是,要特别能吃苦。”对于盾构司机,中铁隧工程部部长荣亮用了4个“特别”。

    据介绍,盾构机作业一般是“两班倒”,司机连续工作时间比较长,吃喝拉撒都在盾构机里。

    盾构司机工作辛苦,收入并不高,目前,李旭的月薪3000多元,和普通的熟练技工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直径6.52米的盾构机,前进过程中与设计偏差不能超过10厘米,盾构司机要紧盯电脑显示屏,对于任何细微的数据变化,都要求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都会给盾构机带来严重后果。实际上,除了在过江地铁隧道转弯作业时,误差达到7厘米外,其他直线作业误差都在2厘米以内。

 从长江上起吊一个庞然大物,起重机驾驶员根本看不见起吊点,起吊在半空中,还要配合工人在空中铆合对接……昨日,记者在中铁大桥局施工的二七长江大桥3号主塔工地上看到,指挥这台70吨起吊机是一位女司机,她就是被称为“大桥空姐”的陈红芳。

    在标段项目部书记王德桥陪同下,记者爬上30米高的起吊机驾驶室。陈红芳坐在狭小的驾驶室里,熟练地左右开弓,通过摇杆控制驾驶室前方的主钩、副钩。

    “滴——起钩!……摆钩……好,停!”随着步话机声音,陈红芳专注地盯着窗外,聚精会神地起吊一个铁笼。

    “这个钢筋笼从哪里来的?我怎么看不到啊?”记者好奇询问。

    在一旁的王德桥笑着说:“我也看不见,陈红芳也看不见,起吊物件在江面浮船上,指挥室看不见,就是听指挥下钩,属于‘盲吊’。”

    记者发现,铁笼平稳起吊后,陈红芳熟练地配合信号员,摆钩、旋转、起落扒杆、对点、下放。

    在陈红芳“记录簿”里:从1984年就做桥梁起重机司机,27年无事故,成功驾驭700吨起重机。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