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武汉两会2012 > 两会动态

唐良智: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2012-01-10 01:56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 记者胡孙华 瞿凌云)昨日,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唐良智当选新一届市政府市长,并接受了21家境内外媒体的集中采访。他表示,新一届政府将勤勉务实,推动武汉跨越发展,“用我们的‘幸苦指数’换取市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政府形象

  创新、务实、为民、有为

  【武汉电视台】本次人代会选举了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您作为班长,希望新一届政府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唐良智:在武汉跨越式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人大选举出我们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首先要感谢党和人民的信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尽职尽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新一届政府要塑造的新形象,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创新、务实、为民、有为”。

  第一我们要努力做到,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发展,用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第二我们一定要非常“务实”,要真抓实干,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见实效;第三一定要“为民”,当好公仆,服务好人民,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作为工作的“指挥棒”;第四我们一定要有所作为,追求卓越,干成一批推动城市发展的大事,增进人民福祉的实事,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才

  百万大学生是武汉重要的家庭成员

  【武汉晨报】今年10件实事提出给新入学的全日制大学生每人赠送一张百元武汉一卡通,此举能否理解为:武汉从细微处着手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吸引他们留汉创业就业?请问市长,针对充分发挥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方面,政府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唐良智:武汉有一百多万大学生,他们是这座城市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武汉最宝贵的资源。只要是从武汉走出去的大学生,都有“武汉情结”,他们关注武汉的发展,力所能及地支持武汉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深有体会。

  我自己也曾在武汉上大学,没来的时候对武汉充满向往,来后感受并热爱这个城市,走了后眷念并关注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现在武汉每年毕业30多万大学生,我们希望一部分能留下来,因此希望他们增加对城市的认识、了解、热爱。去年,我们为所有大学生办了医保。今年,我们又在10件实事中提出,给新入学的全日制大学生每人赠送一张百元武汉通。这样做就是要体现武汉这座城市对大学生群体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他们对武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城市,关心、支持这座城市的发展。

  年轻人是城市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我们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好。今后,我们将为在汉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业、就业,办更多的实事,创造更好的条件。要搞大学生创业基金,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园,还要为大学生设保障金、建保障房,让他们生活有依托,工作有希望,创业有服务。

  关键词:先行先试

  在光谷打造“资本特区”

  【武汉电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好先行先试权,打造“资本特区”,“资本特区”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具体举措?

  唐良智:在光谷打造“资本特区”,直接动机是要发挥武汉的科教优势,特别是要进一步催生和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转化成新兴产业,转化成经济优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此,我们提出,大力开展金融机构、金融业态、金融产品创新,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股权资本化、智力资本化的“资本特区”,成为全国科技金融改革的试验区。

  为支持“资本特区”建设,我们按照范围最广、标准最优的原则,在金融机构办公用房补贴、鼓励企业上市、发展股权投资、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说,其他城市有的政策,我们都有,其他城市没有的,我们也有。

  关键词:实体经济

  工业倍增与“两型社会”不矛盾

  【湖北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战略基石,您一到武汉就大抓工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您为什么这么重视工业?如何做到“工业倍增”和“两型社会”建设协调推进?

  唐良智: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对城市来讲,也是如此。实体经济的重要核心内容是工业。工业是现代经济的脊梁,工业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工业是重要财富之源。工业兴,则城市兴旺;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崛起,则城市崛起。工业实力标志着城市核心实力。

  武汉是传统工业重镇。我们实施“工业倍增”就是要再铸“武汉造”辉煌。“武汉造”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辉煌历史,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武汉造”再度享誉国内外。具体来说,就是要拥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一批掌握市场话语权、担当行业“掌门人”角色的领军企业,培育若干个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把武汉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全国领先的汽车、装备制造、钢铁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

  发展工业与建设“两型社会”并不矛盾。在具体工作当中,我们重点把握好4点:一是严把环保准入关。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和项目,一律不得引进;二是走集约发展之路。推进项目、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三是加强节能减排。采用倒逼机制,从耗能、污染排放等方面进行指标管理;四是走循环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各级各类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构建各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功到自然成”

  【新华社】武汉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任务,您认为武汉如何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为达到目标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

  唐良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做过长时期的比较分析,研究过国内、国际中心城市的建设经验及其功能和实力,当然我们也是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武汉自身发展需要提出的。

  要实现目标,有一个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的过程。现在我们要做工、挖渠,一是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要通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提升武汉经济实力。二是要进一步发挥武汉自身区位优势,从铁、水、公、空四方面打造全国枢纽城市。三是要发挥武汉传统的科教资源优势,创造一种制度和氛围,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创造中心、新兴产业生成中心、创新文化培育中心。四是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发展、体制创新、政府服务、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市民文明素质方面都应有一定的引领和引导作用。

  【香港商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复兴大武汉,不仅要得到湖北或武汉人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要得到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地的认可。请问唐市长,您理想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大武汉“应该是什么样的?本届政府任职期间,如何让全国乃至全世界认同武汉是真正的大武汉?

  唐良智:我们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就是要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实力雄厚、功能完善的大武汉;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人才强市和中部文化之都,打造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的大武汉;优化体制环境、城市环境和发展软环境,打造活力迸发、令人向往的大武汉;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打造成果共享、人民幸福的大武汉。

  只要朝着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要求迈进,真正做到在经济功能、交通功能、创新能力、宜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走在全国前面,认同度就自然形成。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