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改善投资环境 > 最新报道

《光明日报》刊发专家视点 评武汉“治庸”

2011-05-06 08:02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 记者 胡孙华)《光明日报》“国是”版昨日刊发一篇行政管理学专家的文章认为,武汉“用硬措施来改善软环境,对于许多城市或地方而言都有借鉴意义”,专家还为武汉“治庸”如何向纵深推进提出建议。

  有助树立新官场文化理念

  文章作者是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杰。在他看来,武汉这场“治庸风暴”时间之快、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震撼之强,均为武汉改革开放以来之最。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顾杰说,传统的为官之道,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而且存在着“无过便是功”的观念。不少官员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治庸之举,无疑冲击了这种官场文化,使官员们树立“无为就是过”的新官场文化理念。

  武汉“治庸风暴”措施硬

  对于武汉市的“治庸风暴”,顾杰说,直接的背景源于投资环境不优,并已成为武汉发展的最大障碍。实践表明,庸官懒政是一个地方投资发展环境的“软肋”,甚至比某些硬环境更容易阻碍发展。治庸问责,实际上是用硬措施来改善软环境,对于许多城市或地方而言都有借鉴意义。

  问责制在全国很早就有。但顾杰认为,尽管问责制已推行多年,但在问什么事的责、问谁的责、谁来问责、以什么程序问责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弹性过大、模糊性过多的障碍。而武汉“把问责之剑指向庸官懒政,把治庸与问责结合起来,无疑是对问责制的一种细化、量化和深化”。

  建四项机制可长效“治庸”

  顾杰在文中说,“治庸治懒”贵在治本,重在机制。人们更企盼“治庸风暴”不是“一阵风”,更关注如何从源头上治庸,更看重的是治庸的长效机制,使“治庸治懒”成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行为。

  他认为,若要长效“治庸”,目前最急需提供四个方面的制度支撑。其一,要有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官员“不愿庸”;其二,要有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使官员“不敢庸”;其三,要有依法治庸问责的约束机制,使官员“不能庸”;其四,要有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官员“不想庸”。

 

  原文地址: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05/05/nw.D110000gmrb_20110505_5-14.htm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