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改善投资环境 > 各界反响

企业家呼唤投资环境“解放行动”

2011-04-19 07:56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   昨日是2011年武汉企业家活动日,180名江城企业家济济一堂,与市领导热烈共话两大主题:跨越发展与投资环境改善。百余位企业家袒露心声:企业正在为跨越式大发展而努力,需要武汉投资环境同步跟进。“治庸问责”风暴恰逢时机,“内外互动”将创造出一轮新的发展良机。

    湖北中烟公司总经理、武烟集团总经理彭明权是第一位发言的企业家,他直奔发展主题:未来3至5年时间,将跃入“千亿阵容”,实现产值与效益翻番,继续站稳中式卷烟经典位置,成为拥有高技术含量、极富创新的国内一流品牌。

    他的话引来许多企业赞同,眼下江城众多企业启动“十二五”战略,锁定倍增目标。在大发展的关键阶段,企业当家人希望,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支持的力度更大,实施更多“创新行动”。

    盼高效服务:早投产一天多交税3000万元

    在中石化武汉分公司总经理崔光磊眼中,80万吨乙烯项目早一日投产,就会产生金子般的效益。昨日,这位稍显严肃的负责人,话语中透出急迫:“80万吨乙烯工程今年全速推进,年内投资将达到70亿元,许多相关的设施要提前投入使用。”

    “这个总投资200多亿元的大项目,早投产一天,每日就能多交税3000万元。”他期盼,相关配套设施能快速跟进,和时间抢效益。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副总杨少稀和崔光磊有同样的感想,目前,武船在武汉有多项发展计划,全力打造武昌总部研发基地、新洲阳逻桥梁产业基地、江夏庙山重型装备及核电产业制造基地,力争早日达到百亿产值,再造一个“新武船”,需要政府在相关审批上的提速。谈到最后他加重语气,“时间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

    盼政策更新:别输在“解放行动”上

    企业家表示,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要求政策创新,也有“跨越式”配套。

    武汉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小援认为,武汉投资环境相比沿海与东部,并不输在“解放思想”,而是输在“解放行动”上,空谈难见成效,只有将解放思想与解放行动真正结合,才能解放生产力,武汉应该在政策环境上敢于“先行先试”。

    博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萍提到,保健品行业正显示出强大商机,全年销售超400亿元,但缺乏管理办法,全国注册企业过万家,各自为政。国家管理办法没定稿,武汉可否出台地方性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在传统管理城市的办法上创新,促进特殊行业发展。 

    弘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顺红抢了几轮“话筒”得到发言机会。他手上拥有30多项专利,从3年前开始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但只要报资料交到办事窗口,就被退回,原因是认为这是一家民营装饰企业,不会有什么高新技术。“希望政府部门能深入企业走一走,实地考察。”

    盼整合有力:善用“央企资源”

    尽管是一家央企,中交二航局董事长王海怀更愿意视自己是“本地企业”:二航局总共8000名职工,有4000名在武汉。昨日会上,王海怀提出央企是武汉的一大资源,应该出台更有力的相关政策,实现资源整合,把央企作用最大化。

    在武汉建筑行业,全国知名的建筑行业品牌企业云集,资产超过万亿元,规模排全国第三位。王海怀说,湖北的优势众多,有交通,有人才,还要看到央企。“二航局在海内外有300多个工地,每年在汉集结的资金超过100亿元。这一块给城市的作用超过了税收。”

    如此重要的资源,等待武汉来对接。王海怀建议,武汉从政策层面对央企资金进行“高端设计”。“有些方面,武汉比重庆、南京晚了10年。”他透露,仅中交公司一家,在重庆的投资超过400亿元,全国央企在重庆的BT、BOT投资超过2000亿元,武汉不超过500亿元,这是数量级的差别。“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央企是地方的‘钱袋子’,要以时间换空间,否则武汉的资金不仅留不住,还会被“抽血”。

    盼待遇公平:民企欲冲破“玻璃门”

    昨日会上,不少民营企业家在座,他们希望武汉能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各种隐性壁垒,拓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包括金融、基础设施、市政服务、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版块,降低准入门槛,创造更为宽松和规范的投资环境,让民企在武汉投资不会遭遇“玻璃门”。

    练内功:企业也是软环境“一环”

    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更多有力支持,企业家们也不避开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纷纷表示,治庸问责风暴肃清了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省,更加自觉地练内功。”

    武商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江超在会上透露消息,未来5年要在江南再造一个武商,即将开业的国广二期将引入全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今年一季度,武商销售55亿元,同比增长26%,利润增幅超过30%,创造史上佳绩。刘江超说,企业做强做大,走在全国前列,是获得市委市政府支持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家民企负责人,新文票据公司董事长郑健曾经去浙江大学学习,深感汉商与浙商的不同,浙商闯市场的韧劲和抱团的精神印象深刻。他感叹,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和眼界也是软环境的组成。“汉商要向浙商学习,来自千家万户,走过千山万水,赚得千金万银,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哪里没市场,浙商建出新市场。”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