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改善投资环境 > 大家谈

陈镇发:来自台湾的“武汉人”

2011-07-04 10:04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

 

武汉万兴汽车零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镇发

 

 近70平方米的办公室,只有相当朴素的办公桌,会议桌,没有多余的摆饰。透明的窗户之外,就是车间工人们劳作的场景。这使得陈镇发在忙碌之余,走到窗边看看生产流水线,就成了一种休息。

    除了担任万兴总经理,还身兼其他5家在汉公司主要负责人的陈镇发,每天要处理的事务纷繁复杂。因为忙碌,陈镇发的语速很快,夹杂着“闽南”腔调的普通话,说得快了容易听不懂。一个人管理6家工厂,还要保持集团50家工厂业绩最好的地位,他不得不快。

    在他的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块“独一无二”的温馨提示:与总经理谈话,请带好二套以上方案。陈镇发说:“我的有限时间要用来解决问题,不是让员工带着问题来问我该怎么做。”

    在短短时间内裂变到6家工厂,万兴在武汉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变化轨迹,并从中得到了实惠。陈镇发一再表示,很庆幸10多年前来内地投资,“我们在武汉扎根的16年,中国车市翻了10倍,我们当初投下的500万美元,现在一年能产出50亿元。”

    当然,中国汽车工业依靠“请进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带来了全球汽车品牌,对民族汽车工业造成了强烈冲击,万兴也不例外,在武汉的6家工厂,就有5家是与外资合作,才能在中国白热化的汽车业竞争中苦苦寻求民族工业发展的路径。因此,在谈到车市发展中,陈镇发常常用“他们”与“我们”,来描述外资与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内陆企业没有区别,都是中国民族品牌。”

    记者: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兴常常是区内各种表彰活动的“座上宾”,是因为规模和效益吧?

    陈镇发:从1995年来武汉投资,16年过去,我们从一家工厂变成6家工厂,生产汽车座椅、冲压件等多种零部件,总产值已经有50亿元,在武汉汽车零部件领域都属于“大块头”。

    记者:万兴的母公司台湾全兴集团在大陆共有50多个工厂,武汉万兴在其中属于什么水平?

    陈镇发:虽然其他的许多工厂都在沿海,但我们的规模和效益都是集团第一。

    记者:万兴因何超越其他“兄弟”工厂?

    陈镇发:武汉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很好,有好几家整车厂,无论是合资还是民族品牌,这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当然,万兴的发展还是要拜整个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所赐。当初我们建厂时,全国的汽车年销售才200万辆左右,现在已经接近2000万台,翻了十倍。

    记者:改革开放初期,一般台商投资会选择沿海,当时为什么会有来武汉的决策?

    陈镇发:武汉是我们集团在大陆的第二家工厂,最开始进入也是抱着一个试水的态度,那时武汉生产万通汽车,万通是我们的股东,所以跟进零部件项目。而且,武汉开发区那时就是以汽车立区的,已经有了神龙项目,我们认为汽车工业在此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

    记者:未来5年,万兴在武汉的6家工厂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陈镇发:如今中国车市风云诡谲,第一季度的业绩很乐观,但是到了第二季度就下滑得很厉害,仅因为日本地震,我们一家工厂的订单就下滑了六七万套。另外,石油价格波动、各地的限制轿车的政策对汽车市场来说都是不确定的因素。

    但总的来说中国车市肯定是在进步,达到每年10%的增长还是能保证的,这也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记者:万兴在武汉的6家工厂,除了1家是自己独资外,其他都是合资,这是为什么?

    陈镇发:独资的这家,是我们最早在武汉建立的生产基地,合资的5家工厂,分别是和法国、加拿大、日本企业合作。说心里话,合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必须这么做。

    记者:您能具体说说原因吗?

    陈镇发: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几十年,其实是在拿市场换技术,合资的汽车厂多,这些合资公司的外方,一般都要求零部件是其在海外多年配套的“老伙伴”,强调原厂设计,这种技术壁垒使得民族汽车零部件很难进入合资车厂的供应链。所以要想发展,就必须和他们合资才能拿到生产资质。

    记者:如果搭不上与外资合作的“列车”,万兴这几年会怎么样?

    陈镇发:这么说吧,当初同到武汉投资的台资零部件,坚守自己独做的,大部分都死去了。我们不合资,也早就没活路了。

    记者:这样的状况会有改变么?

    陈镇发:当然,这样的情况会慢慢改变。“十二五”国家强调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就是为了掌握主动权。经过多年的合资,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到了能独立供应的时候了。现在,我们为东风自主品牌轿车供货,双方合作得很好。

    台湾老板是不是很“抠门”

    记者:很多人都说,台湾工厂很“血汗”,台湾老板很抠门,是这样吗?

    陈镇发:这个很难讲,我认为钱要花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也不能少,不该花的就不能花。

    记者:为什么社会对台湾投资者形成这种印象呢?

    陈镇发:我想这跟台湾的环境有关系。台湾资源稀缺,加工行业就必须进行成本控制,但这种“抠”也仅仅是对成本的控制。这也是台资企业的管理特色吧。

    台湾受日本的影响很大,因为日本也是资源极缺,在学习日本管理模式的地方中,台湾应该是学得最好的。成本观念非常重要,不然没办法和别人竞争。

    记者:您也是这样的吧?

    陈镇发:是的。我一直强调没有成本观念就不要来当我的主管,并且每一年都要要求主管们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

    记者:这么“苛刻”,职工对您怎么看?

    陈镇发:99%的员工都说我很好,呵呵,我和他们每天都在一起。这点我很有信心。

    记者:您有什么办法能让员工都满意呢?

    陈镇发:我每天去车间三四次,平时也都会关心一下他们,还参加员工的各项活动,只要没有出差,员工婚礼我是一定参加的。这是一个长期经营的过程。

    记者:万兴的员工待遇怎么样?

    陈镇发:我们按照国家要求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这从一建厂就开始,在国内算是非常早的。

    我的家就在武汉

    记者:您到武汉16年了,现在家在武汉吗?

    陈镇发:对,就在工厂办公楼的3楼,有时太太会过来陪我住一段时间。

    记者:在武汉的工作忙吗?

    陈镇发:现在武汉的6家工厂,我是三家的董事长,两家的董事,一家的总经理,还身兼外地多家工厂的董事职务,天天忙得团团转。半个月的时间在各工厂处理事务,半个月就在“天上飞”,开集团的各种会议。

    记者:在武汉投资的台商很多,平时有空的时候会和他们交流聚会吗?

    陈镇发:在武汉投资的台资服务业多,制造业有限。我算是专业经理人,集团认为业绩比较好,就让我留下来了。在武汉呆了16年,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记者:在新的形势下,您觉得台商对武汉的投资会有什么变化么?

    陈镇发:现在在湖北省的台资企业有三千多家,以前都是比较小型的企业,而现在很多大企业也都进来了,这是看好武汉投资环境的结果。

 

责编:金鑫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