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改善投资环境 > 大家谈

宋占江:执掌百亿企业 我如履薄冰

2011-05-05 08:00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

 

宋占江接受记者专访

  【个人魅力】
  我从不来虚的

  记者:你是土生土长的“一冶人”,多年基层的工作经历,对最终走上领导岗位有些什么影响?

  宋占江:从基层得到的经验,就是决不来虚的,光讲口号没用,客气也没用。企业要发展,又不能冒进,还要有前瞻性,措施不具体不行,优势要摆得一目了然,解决方法也要有可操作性,光喊口号没用。

  和宋占江约的采访很顺利,“五一”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提出了采访要求,“五一”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午11时,结束了办公会议,他就在办公室里微笑着,等待接受采访,但开头的一句话却是,“这次采访,不要突出个人,重在突出企业。”

  在一冶“生活”了25年的宋占江,一步一个脚印在一冶成长起来,从刚毕业时的技术员到总经理,来自基层的宋占江,保留了技术知识份子的特性,却又全无书生的迂腐之气,说话简短有力,句句点中事实,直奔主题。他说,工程干得多了,只有脚踏实地才最有效果。因此,大会小会,他讲的内容都是“真抓实干”。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所以把这四个字也刻入了一冶大军的“骨子”里。

  办公室里,四个大字“业精于勤”,得自友人的馈赠。宋占江说,他一年有40%的时间不在办公室里,都在跑市场,跑一线。坐最早的航班出门,坐最晚的高铁返程,他说,干好任何一件事首先是精通,必须比旁人付出多得多的代价,不勤奋不行。

  宋占江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采访对象,他的话语过于简短,决不自由发挥伸展开去。只是,问到任何时间的节点,比如哪一年工作,哪一年一冶的大事记,他会脱口而出。“做工程,讲的是按节点完成进度,所以记节点成了习惯,成了大脑的自然反应”。

  作为一个百亿企业的当家人,宋占江的态度却没有丝毫倨傲,而业绩仿佛已被他彻底遗忘,他念念不忘记的,是如何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现有规模的翻番,特别是利润率提高,还有央企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除了经济效益,我们要花大气力为职工谋福利,直至提高离退休职工的幸福指数。”

  记者:过去,一冶只是在青山有名。最近两年,一冶频繁地出现在更多武汉人的眼前,像长江二桥一下桥到汉口的武汉大道,就立着大牌子,“欢迎进入一冶施工领域”。能建设武汉大道关键部分,对一冶意味着什么?

  宋占江:修建竹叶山四层立交桥,从青山到汉口这一步,我们走得不容易。

  一冶成立时,只是一个为建设武钢而成立的冶金施工企业,简单地说就是给武钢建高炉、架铁路。新世纪开始,我们向民用建筑领域转型。二环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将来随着我们民用项目的增多,武汉人会对我们更熟悉。

  这些年,国家对钢铁产业的整合,留给冶金施工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求变,肯定是死路一条。现在,在全国冶金建设系统内,和同类型企业相比,一冶转型速度最快,质量最好。

  记者:一冶现在的业务板块构成是什么样的?

  宋占江:工程总承包、钢材深加工、房地产开发是当前一冶的三大产业板块。传统冶金施工占30%,非冶金业务占70%。现在,我们的钢结构生产线中南地区规模第一,液化石油气船罐占全国九成份额,拥有国内唯一集精密冲压设备制造、模具制造、精冲钢板制造、精冲零件制造四位一体的企业。

  记者:做了50多年的老行当,一夜之间主动“萎缩”转向陌生领域,碰到过哪些困难?

  宋占江:其实我们选择的也不是陌生行业,像钢材深加工,我们有多年冶金施工时的焊接和安装经验。并不是随意选择,精密冲压也和机械设备有莫大关系。真正的陌生行业我们不会介入。

  转型的最大困难其实是思想上的,任何事情只要人愿意去干,总会有成绩。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