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大武汉大话语权 > 

《长江日报》评论:大武汉重返一线的努力

2011-09-08 10:28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治庸问责、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城、城管革命、工业新跨越……近段时间,武汉的一系列施政动作颇受关注,在全国也有很大反响。这座此前曾相对沉寂的城市,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治庸问责和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城,对应政府行政以及政务环境领域;城管革命对应城市环境,希望重塑城市形象;工业新跨越则在产业领域,房地产无法长久地支撑一座城市的崛起,只有工业才是城市发展坚实的根基。

    我相信,这些施政动作,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舆论上的热烈反响,而是这座城市正在扎实地做事情,正在积蓄力量,准备一飞冲天。上述所列,单独看,分属不同领域事务,合起来作为一系列动作,其实是武汉重返一线城市的努力。

    复兴大武汉这一说法,最初提出来的时候,我是有些不解的。武汉历史上的最辉煌地位,大约是全国三、四名之间,“驾乎津门,直追沪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时移则事异,今天的经济环境、交通条件等等,都与当时不同,这是其一。

    其二,我曾看到一份资料,分析了武汉GDP超过广州的可能性,结论似是颇不乐观。这可能意味着,在沿海仍然是国家经济重心的情况下,武汉做到全国所有城市的三、四名位次,在一定时期内,其可能性很难令人可以乐观。

    我的理解,复兴大武汉的现实解释,就是武汉立志要重返一线城市的地位。城市规划说得很明确,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也就是一线城市。一线、二线、三线之类的分法,已有有识之士发出质疑,这里权且袭用此说法。

    没有哪个城市愿意落在后面,现在许多城市都表达了雄心壮志,如果有可能,都愿奔向一线。武汉情况略有不同,这是一座曾经是一线、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这是一种近百年来逐渐成形、近几十年无比焦虑的城市情结,其愿望、其发奋、其冲动,是其他许多城市所没有和不能比的。

    武汉一直在负重前行,从不同角度比如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分配状况等等,“负重”一词可以有很多解释。武汉并没有获得公允的评价。一座城市的经济状况一旦被归于一线之外,往往带来其文化形象、社会评价等等方面的走低,甚至于夏季高温都可能被当作糟糕的证据,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岂止在经济层面呢?

    武汉为重返一线所做的努力,人们一定能看到并感受到;武汉复兴,需要许多年不间断的努力。张之洞督鄂是武汉近代史上的黄金时代,作为洋务重臣,张之洞在汉的施政作为以及个人魅力,深深影响了武汉的城市地位和走势,不过他也曾预言,他离开之后,武汉地位会有下滑。这大约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势态、精神气质与其主政者关系的一个例证。这一点,是应该在这里提出来的。(作者:刘敏)

 

责编:吴晶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