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武汉两会 > 代表委员声音

用工荒 就业难 代表委员支招找出平衡点

2011-02-16 08:50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在武汉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上,一边是企业们叫着“用工荒”,四处招人;一边却是庞大的就业群体认为就业难。针对这一对“矛盾”,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人大代表刘国柏建议政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让就业困难者经过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和技能找到合适的岗位。

    政协委员丁玎说,目前用工荒主要是缺乏技能型人才。找工作要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你。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以先工作,充实自己,创造条件再谋求更大发展,把自身条件与用工条件平滑地联结起来。“有的人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实际上很多单位都更需要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武汉民营经济数量

    政协委员张晓玲:就业难是个全国性问题,但是在武汉,就业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武汉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相比沿海发展城市,武汉的民营经济无论规模还是对经济的贡献率都远远不够,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数量与质量的提升,除了吸纳就业,还能留住人才,解决武汉人力资源留得住、用得好的问题。

    企业与学校及时交流合作

    人大代表柳荣忠说,目前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均与企业的需求有差距。由于“专业不对口”和专业技能上的欠缺,大学生拿着红彤彤的大学文凭找不到自己能胜任的岗位,企业也招不到需要的人才。

    他认为,学校不能“关门”办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科技技能人才;企业也要及时与学校交流,可将未来几年内所需要的人才和专业及时到学校发布,以便学校及时对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课程进行调整。

    新增就业人群要调整择业观

    政协委员叶天长说,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还是更喜欢有经验的熟手,所以包括应届大学生在内,新增就业人口要转变择业观,把心态放平和,要有在岗位创业的精神。

    推进“大学生再塑造工程”

    人大代表黄辉说,企业并非不愿招聘大学生,而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而当企业费尽心力、满怀希望地招了一批大学生后,不到两年,等到这些学生在业务技能方面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跳槽”另攀高枝,甚至离开武汉,到沿海去。企业花了钱不说,还成了同行培训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很多企业不愿当这个“冤大头”,干脆直接高薪聘用成熟的技能员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他建议政府推进“大学生再塑造工程”,对于一些可选的大学生人才,政府不仅要积极推荐就业,还应给予一定补贴,调和“期望值”和“收入”差距这一矛盾。一到两年,当大学生职业技能成熟后,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则给之相应的高回报。目前,“大学生再塑造工程”在江浙沿海一带开展得比较好。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