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历史地看,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幸福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一座宜居之城,幸福之城,还可以从更深层、更客观地来看。
当人类生活基本空间还处在乡村时,生活围绕着以血脉、亲情构建而成的熟人社会展开。血脉延续,及在此基础上的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便是对幸福的寄托。
城市生活打破了固有的乡土依恋、熟人社会。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来自于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工业化,以生产为中心,生产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因具有稳定性,而作为劳动力的人却因其在生产中的可替代性容易变得不够稳定。不确定性让人很容易感到孤独、漂泊、无依无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资源的紧张,以及内在的心理紧张,纷纷呈现。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碧水蓝天、出行便捷等很重要,这是基本的条件,但归根结底,宜居还是要落脚到市民的生活。市民是生活的主体,也是城市的主体,一座宜居的城市、幸福的城市,除了生活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市民对城市的认同。
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既来自于城市的面貌、城市的环境、自己的收益,也可来自于城市的文化、传统、精神、政府服务、社会发展水平。根本而言,来自于城市为人的发展能够提供何种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条件。人是城市的尺度,他们的生活是城市幸福的尺度,幸福对应人在城市之中的位置。
责编:翁沁薇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