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象原因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因素。一个区域产生降水(雨或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和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也就是说冷暖气团需要交汇。
应当指出,虽然气象因素造成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历史上不断出现,但近现代人类活动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也加大了极端干旱的出现频率和强度。
(2)地形地貌原因
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旱灾的重要原因。西南地区地形起伏、高差变化大,对局地气候影响大,带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也容易造成旱灾频发。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井等不足)
旱灾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南5省区市(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水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已建成水库塘坝7.5万多座、总库容达380.5亿立方米,但控制当地河川径流量不到6%,远远低于全国平均17%的水平,加上大中型骨干水库不足及病险库问题,因此丰水年的水资源无法储存起来供枯水年使用。同时,西南5省多为喀斯特山区,地下水水资源条件差,适合打井的地方很少,抗旱能力与平原地区相比先天不足,干旱发生时容易造成旱灾。
(4)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干旱发生时也往往加重旱灾。
(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因此,在该地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6)干旱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落后
基于中长期天气预报、天地一体化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开展干旱预警,建立干旱应急管理技术体系,对减轻旱灾损失具有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干旱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方面还相对落后,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7)国家粮食储备与经济实力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旱时有发生,但与过去相比、与一些国家相比,旱灾损失大大减少,这与国家粮食储备充裕、经济实力增强密不可分。因此,搞好粮食安全、增加经济实力也是减轻旱灾的重要手段。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