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1专题 > 2011湖北大旱 > 各地旱情

“鄂东粮仓”遭遇史上最严峻考验

2011-05-28 10:13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剑桥 特约记者胡秋子 张立群)自去年11月起,湖北省经历了50年来最严重的大旱。据了解,省内大部分地区从1961年开始有降水资料记录,而去冬今春全省58个县市180天降雨量都创下了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武汉市降雨量则创60年来同期最低。

 

 

图为:黄狮岗村村民在干枯的田地里犁地

 

  图为:铁门岗乡大万村清理出来的沟渠已接近断流

  气象专家称此次湖北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江河水位不断下降、湖塘干涸见底,持续干旱已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和百姓饮水安全;全省上下一心奋力抗旱,我省人民在与50年一遇大旱抗战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5月22日一场短促的降雨过后,麻城市铁门岗乡再次陷入焦渴之中。

  连续的炙烤,月底仍将无雨的严峻情势,50年一遇的大旱,正加剧着“鄂东粮仓”这块沃土的伤痛。

  铁门岗乡大万村支部书记万太平痛心地说,“如果再不降雨,塘里的水最多只够撑20天。”

  铁门岗乡和我省大多数旱区一样,累积的灾情正面临一场“临界点”。两日来,记者深入受灾严重的麻城市,直击乡土之痛。

  旱情持续“粮仓”告急

  如同放在烤箱上的烟叶,大万村的土地正在慢慢蜷曲。正午,汽车从村旁的公路驶过,尘土飞舞。空气是干的,地表是龟裂的。

  村里,唯一的一个中型水库已经见底,53口水塘已经告罄;地底,因为久旱,机井已打不出地下水。“全村2170亩水田全部受灾,小麦基本无产,收割上来的油菜大多没结籽。”万太平说。

  村民吴腊喜插到田中的五六亩水稻,已经全部干枯死掉。郑学林家的40多亩水稻,奄奄一息。他们如今均寄望于二季稻或改种棉花等干旱作物,但这一切仍需要水。

  大万村所在的铁门岗乡,紧邻著名的明山水库渠系,素有“鄂东粮仓”之称。大万村,正好位于渠系的末端和提水灌溉的水利死角。

  大旱来袭,村里花1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扬程达24米的高压潜水泵,又紧急动员清理了5公里长的淤塞沟渠。引来的水都集中到水塘里,村民再将塘水抽到自家水井里,沉淀一天后以供饮用。

  “14个小组里,每个小组都有一口这样的塘,目的是保证人畜引水。”万太平话锋一转又说,“再不下雨,塘里的水也要干了。”他家里摆放的报纸上,天气预报显示:黄冈市近期无明显降雨,一直到30日,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0℃以上。

  铁门岗乡分管农业的干部陈幼匀,干了大半辈子农村工作。他坦言,此前秋旱常见,但像本次这样的冬春夏三季连旱,十分罕见。“去年10月14日以来,全乡基本没有出现单次大于10毫米的有效降水,今年1月到5月中旬的全乡降雨量,只有常年的1/5。”陈幼匀说,虽然5月22日乡域内降下约30毫米的雨量,但因为没有形成地面径流,水田最多只“润了个嘴巴”。

  铁门岗乡总耕地面积9.3万亩,主种作物为早中晚稻和小麦,常年粮食产量在1亿斤以上,占麻城粮食总产量的1/8。然而,步步紧逼的旱情,让该乡的粮食生产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陈幼匀介绍,到5月23日的最新统计,全乡受灾面积784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其中早稻受灾41200亩,占水田面积的90.5%。“我们不光要实现自足,还要满足国家的粮食需求。“陈幼匀忧虑地表示,目前乡里通过借款等手段,筹措了超过200万元用于修复大型泵站,用于抗旱,但随着持续高温,土壤失墒将加快,旱情发展的话,今年收成锐减不说,明年粮食生产的种子也必然告急。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