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武汉晚报 特派记者 肖娟) 昨日,本报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关于国学教育建议案的报道发出后,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引来网友极大关注,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对此,彭富春坦然面对,并表示,对于传统文化要有一种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对于国学的态度,不能绝对的肯定,也不能绝对的否定,而是要区分精华和糟粕。
昨日,彭富春针对网友的评论,先后发表了7篇微博,表述自己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对于国学,学术界百年以来就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是国之灵魂,有的认为是糟粕,而他自己,并不是国学的反对者,而是“主张真实的国学,但不主张虚热的国学;不反对智慧的国学,但反对愚昧的国学”。
另外,他认为,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并不是国学经典,只是明清秀才编的通俗读物,是童蒙之学、启蒙之学,把这些当成真正的国学经典进行推广是不适合的。
彭富春还谈到,现代的孝道应该赋予独特的意义,首先,孝道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不能只有孝的意愿而没有孝的能力,否则就是空洞的孝道;更重要的是,不能假孝道进行奴化教育,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现代社会应该将其变为广义的爱的教育,不仅强调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更要强调对整个社会、人类、世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