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0专题 > 赵小亭先进事迹 > 追忆赵小亭

理想在前 梦想飞扬

2010-08-19 16:00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支教”二字看似简单,但真正将支教的想法付诸实践,却需要比常人更多的爱心、责任和付出。在“支教玫瑰”赵小亭家中,赵松高夫妻俩从小亭逝去的生命中读懂了“支教”的深切内涵。

  “大一暑假回来跟我们说支教去了,当时我们并不懂什么叫‘支教’。”母亲陈建华说,小亭当时就解释说,“支教”就是去贫困山区教小孩知识,我们大学生就应该给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今年暑假大家都盼着她早点回来,她开始怕我们不同意,说去安徽同学家去了,后来又打电话说是去支教,我们也就没说什么,不过我们真的不知道她支教当地的生活环境那么恶劣……”“支教”让赵小亭短暂的一生变得充实而生动,而这似乎可以从赵小亭这个“小老师”的故事说起。

  在赵小亭灵堂前,摆放着一个不寻常的花圈,因为送花圈的人敬称赵小亭为自己的“老师”。这位特殊的学生是赵小亭小学的同班同学许映娟。5年的同班学习生活让许映娟对赵小亭这个同伴十分敬佩。“当时送花圈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要用好友许映娟还是用学生许映娟来称呼,最后我还是觉得她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老师,我决定用学生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敬意和哀思。”许映娟告诉记者,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帮扶”成绩稍差的学生,赵小亭从小成绩优秀,她家跟自己家又不远,老师就安排赵小亭给自己辅导。

  回忆当初的辅导场景,许映娟说赵小亭还颇有当小老师的“风范”,“都是小学生,其实大家都很贪玩,但小亭却非常有计划,而且责任心很强,从老师安排她帮我辅导开始,她就一改平日爱玩的习惯,常常带着我一起复习。”或许,正是小亭这份从小拥有的责任感让她最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教。

  “小亭是我们的班长,也是我们的小老师。”赵小亭的初中同学杨丽君说,那时候老师喜欢让学生上去做题,做完后再给大家讲解,很多同学都不好意思上去,小亭最积极,时间一长也就成了班上的小老师。“小亭字写的好,各门科目的成绩都好,人也活泼开朗,大家都喜欢听她讲题。”从这一点看,同学们可以想像得到这个曾经活跃在讲台上的“小老师”在贫困山区挥舞教鞭,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的情景。

  赵小亭高中英语老师周雪莲在回忆小亭时说:“听说她去支教了,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她是那么一个有爱心、能担当的孩子。”在如皋中学的课堂上,老师们也曾跟学生说起过有关支教的事情,但是,各种现实又让他们极少有人能实现这个愿望。赵小亭这个从小就乐于当“小老师”的人,在大学期间,终于两度起航,将自己的爱心和知识播撒在湖南山区、苗岭大地,实现了自己支教的梦想。

  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点燃希望的灯,照亮夜行的路。赵小亭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璀璨而华美,她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永远留在苗岭大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生命的意义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