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0专题 > 江城先锋 > 先锋集体

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委

2010-06-30 15:25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是2006年成立的一家大型人力资源交流服务机构,现有50多名员工,中共党员16名。中心承担着人才招聘、人才派遣、猎头服务等诸多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对大中专毕业生的户口档案进行托管。近年来,中心党委依托党员电子化管理平台,不断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全面覆盖建组织让党员“安家”,因地制宜搞活动让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创新途径起作用激发党员活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了党员的“心灵之家”。

一个组织一个家

  中心成立之初,员工中的党员只有6名,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员关系大都挂靠在原单位。随着业务的迅猛发展,到2007年,中心陆续接收了省内46所高校8936名大中专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其中1536名毕业生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这些学生党员托管好档案关系后,即奔赴全国各地,党组织关系如何处理成为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痛。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应该有党的组织。面对这个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体,中心敏锐地认识到:必须为学生党员找一个家,结束他们的飘零之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年10月,中心逐级向水果湖街党工委、武昌区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很快完成了中心党委的组建。在该中心托管档案的1500余名党员,从此有了一个稳定的“家”。

  这么巨大的一个“家”,该如何运作和管理?作为“家长”的中心党委,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决定结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建立党支部,让支部和党委实现无缝对接,消除学生党员步入社会后的管理真空。从2008年3月起,该中心以流动党员的毕业院校为单位,逐步建立流动党员支部28个,并通过公开选拔,给每个支部配备了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支部书记和副书记。这些能干的支部书记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配合中心党委和各大专院校,把中心每年接收的毕业生党员,迅速输送到各个支部,使这些流动党员一离开旧“家”,就能融入新“家”。

  流动党员黑乐是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毕业生,2007年7月参加工作后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两年时间没有过组织生活。中心党委17支部副书记王蕾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了解到黑乐寻找党组织的苦恼后,迅速将黑乐的信息反映到中心党委。中心党委非常重视,热情邀请他参加“党建座谈会”,并为其接转了组织关系。黑乐回到组织怀抱后,积极参加支部工作和党员活动。今年初,在中心党委的评比表彰活动中,黑乐被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党员在流动,党员的家也要跟着流动。以学生毕业院校为纽带组建党支部,有着无以替代的认同优势,党员相互之间比较熟悉,有共同语言。不足之处是地域分散,难以集中活动。2008年9月,中心党委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广东省,与当地60多名流动党员建立了联系,成立了首个工作地支部——广东支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取得了极大成功。此后,中心党委又探索以企业为单位成立了企业支部,使党员建“家”的模式更加多样化、更切合党员的实际需求。

  经过中心党委的不懈努力,纳入组织管理的流动党员,已从2008年初的1500人,发展到今年的4600余人。截至目前,中心党委这个“大家庭”共下设33个支部,其中流动党员支部29个,企业支部4个。这些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其中还有36名在国外。他们定期向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与所在党支部和中心党委保持着密切联系。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