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确定位,建设新材料专业孵化器2002年1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在我市硚口区建立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孵化器抓住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充分整合地方资源,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依托武大、华工、理工大、材保所等技术优势,着力打造新材料专业特色。目前,80%的入孵企业是从事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专业孵化器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2、开拓创新,推行全新的运作模式新材料孵化器的发起人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政府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共同组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战略伙伴关系。新材料孵化器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模式法人化、配套服务市场化的方式建设,建立新材料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3、筑巢引凤,提供舒适的孵化场所新材料孵化器所处的厂区前身为武汉机械学院,大学式的楼宇布局、园林绿化为创建新材料孵化器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自然资源。在新材料孵化器硬件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依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将新材料孵化器的硬件建设分为四期,包括:孵化办公区、信息交流区、中试基地区、生活设施区、休闲娱乐区。经过一期工程的改造,孵化办公区及周边环境的改造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毕,内部水、电、互联网设施建设配备齐全,已形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花园式孵化场所。
4、依托高校,搭建技术服务平台目前,新材料孵化器已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化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入孵企业提供公共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并同时为入孵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更好地为入孵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5、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探索建立多元融资渠道,孵化器初步建立了基金申报体系、风险投资体系、银行信贷体系(已与多家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科技担保体系(由桥口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投资100万元与武汉市科技担保公司展开合作)等融资体系,此外,还广泛挖掘桥口区雄厚的民间资本,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与投资者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6、完善功能,建立专业信息平台为了更好的服务在孵企业,创建新材料孵化器自身的信息平台,建立了专业网站。新材料孵化器网站的建成,不仅对外宣传了新材料孵化器与在孵企业,也为入孵企业提供办自动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改善新材料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实现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新材料孵化器总体规划8万平方米,孵化区4万平方米,生产区4万平方米,共分四期建设(一期,1.5万平方的孵化办公区;二期,7000平方米的中试试验区及后勤生活区;三期,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信息交流区;四期,1.5万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下一步,在加强软件建设、环境优化的基础上,将尽快推进二、三、四期工程的建设。使新材料孵化器真正成为一个功能齐备、运转良好、国内一流的专业孵化器。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