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0专题 >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 > 城乡体制

梁晓声的三农视角:新农村的明天在哪里?

2010-10-16 11:10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人民日报)(郭嘉 陶倩 胡昊) 当年写“知青”小说和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时,我就像一只发出尖锐叫声的猫头鹰。成为政协委员后,我更愿意做一只蜜蜂,不只为他们呼吁,还要为改变他们的生活“采蜜”。——梁晓声

农村生活之现状

【背景】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不断延长,因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亲情团聚频率低,儿童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子教育缺位现象,家长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位现象将越严重。

问: 近几年,您陆续走访了很多农村地区,有什么感受?

梁晓声:中国现在的农村,是比较特殊的农村。它首先特殊在大部分农村,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西北还是西南,基本上变成了老人、孩子和狗的农村,很难看到青壮农家儿女的身影。他们只在举办红白喜事,或在比较重要的节假日时才返乡。这样的农村是非常寂寞的农村,也是人气非常弱化的农村。

我们的城市化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因为80年代以前,城乡二元结构限制农民到城市来流动,近些年这种流动性才大了。我们统计出的2亿左右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他们都是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非常年轻。这两亿左右的人口,他们像候鸟一样,某一个季节返回到农村,某一个季节又返回到城市。以前这种迁徙式的人口流动,多数时间还是在农村。但近10年发生了变化,这些青壮的农家儿女,也叫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多数的时间可能已经在城市。而在土里刨食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人。这样,农村就变成了老人和儿童的留守处。

问:那是不是可以认为,这批新生代农民工,会慢慢融入城市?

梁晓声:这个融入不要说得那么简单,那需要很长的时间。什么叫融入呢?首先得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然后得有住房。两亿左右的农民工,有多少能真正融入城市呢?他们更多靠的是一种生存的耐力,一种拼搏的精神,以及自身的技能。城里人不去做的、忽略的一些工作,都是他们来做,此外他们还要负担抚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们是生活在城市的褶皱里,生活在城市的边边角角。他们真的变成城里人,没有几十年是不可想象的。巴尔扎克说,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养成。一个农民子弟,他如果最终成为城市人,放在以前还相对好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只要上了大学,可能性就非常大。然而放到现在,上了大学也不见得,因此这种融入是需要十几二十年的努力。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