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播
10:04:00政协武汉市十一届委员会四次会议闭幕式直播到此结束。下午3点,市政协主席叶金生将做客长江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敬请关注。
10:03:00大会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落下帷幕,政协武汉市十一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10:02:00叶金生:四是切实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按照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的要求,不断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大力弘扬干事文化,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政协干部队伍。
10:01:00叶金生:在政协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领域和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武汉市委《关于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意见》,积极探索建立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保障机制,完善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健全提案办理反馈和成果转化等机制,做到政治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
10:00:00叶金生:三是要不断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勇于开拓创新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09:59:00叶金生: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面对改革发展中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必须把发扬民主、促进团结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广泛团结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把力量和智慧汇集到推动武汉改革发展上来,努力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者、促进科学发展的创新者、维护社会和谐的坚定者。
09:58:00叶金生:二是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政协委员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必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
09:57:00叶金生:我市正处在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围绕中心和大局做好本职工作。
09:56:00叶金生:一是要围绕中心认真履行职能。围绕中心履行职能是每一位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根本要求。
09:55:00叶金生:这是一次团结民主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也是一次催人奋进的大会。全市政协组织、参加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要坚决执行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深刻领会杨松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09:54:00叶金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政协武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在开幕大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政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9:53:00宣读完毕。市政协主席叶金生作闭幕讲话。
09:51:00叶金生:第五项议程,请工作人员宣读致敬信。
09:50:00政协武汉市十一届三次会议优秀建议案草案提出单位上台领奖
09:49:00宣读完毕,请优秀政协委员代表上台领奖。
09:46:00政协武汉市关于表彰于燕等58名优秀政协委员、十一届三次会议建议案草案提出单位和优秀提案的决定。
09:45:00市政协秘书长王少雄宣读表彰决定
09:44:00叶金生:第四大议程:表彰市政协2009年度优秀政协委员、政协武汉市十一届三次会议建议案草案提出单位和优秀提案
09:42:00大会表决通过。
09:42:00宣读完毕,现在进行表决。
09:38:00工作人员宣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草案)
09:38:00大会表决通过。
09:38:00宣读完毕,现在进行表决。
09:36:00工作人员宣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提案工作报告决议的决议(草案)
09:36:00大会表决通过。
09:36:00宣读完毕,现在进行表决。
09:36:00工作人员宣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
09:34:00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09:34:00叶金生:第三大议程:审议通过政协武汉市十一届四次会议有关决议
09:33:00大会表决通过。
09:33:00《关于大力推荐建筑节能工作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案(草案)》宣读完毕,现在进行表决。
09:31:00六、立足长远,做好低碳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建设将催生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也必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一是建立高层次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我市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组织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前期调研和制订,决策、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各项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工作。二是加强产业低碳化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构建绿色信贷激励机制,运用资本市场,扶持产业发展。三是加强碳减排评测机构建设,规范和加强社会独立评估和服务机构。四是加强科技创新,构建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生态设计。大力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五是将低碳消费理念引入居民生活。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生活能源,倡导低碳生活。
09:30:00五、重点突破,积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一是尽快制定《武汉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技术导则》,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作。二是在新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推进建筑节能65% 设计标准的试点示范工作,推进建设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根据国家先期启动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要求,先期确定5—6个相关项目,纳入节能运行监管系统;选择4—5个既有公共建筑进行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逐步推开。四是开展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工作,根据能源审计情况,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能耗高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建立示范工程。五是继续抓紧新型墙材发展,把“禁粘”工作纳入市、区两级政府一级工作目标,并作为市政府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确保2010年全市完成“禁粘”工作目标。
09:29:00四、利用减碳技术和服务,不断推进节能建筑产业化、市场化。 一是加强对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开发生产出更多的适应建筑节能发展的产品。二是培育现有节能服务企业,推广集群节能服务模式,健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三是科学制定节能标准和实施能源消耗管理定额。对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定额管理,建立能源监督、监管体系,确定重点耗能单位,加强运行过程中的节能。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载明有关建筑能耗指标、节能技术措施等建筑节能要求。四是扶持培育第三方权威认证与评估机构,建立第三方认证体系,由第三方提供能源审计、进行建筑能耗检测与效果评估。五是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明确节能服务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完善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则。六是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并与建筑物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09:28:00三、研究制定激励政策,支持节能建筑发展。 一是财税激励政策。建立武汉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配套资金,用以支持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可再生能源等的研发、推广、应用;以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为基础,对新建建筑达到节能65%以上标准或绿色建筑标准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开发商、施工企业、购房人),采用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抵税政策和减免税政策;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采取各级财政补贴和优惠减免政策。二是综合激励政策。开展特别折旧、政府办公建筑打捆、改革招标采购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出台有利于低碳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
09:27:00二、加强领导、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同为节能减排的大户,应纳入统一的碳减排监管系统。根据我市“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要求,加强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在区一级设立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将建筑节能列入政府一级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确保建筑节能任务的完成;对全市新建建筑工程项目严格按照“规划立项——设计审查——项目建设——竣工验收——产品销售——运行使用”等进行“一条龙式”的监管,并实行责任追究。
09:26:00一、树立低碳理念,进一步强化建筑节能意识。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节能专门机构和新闻媒体单位要将建筑节能列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建立建筑节能信息传播平台,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建筑节能,将低碳建筑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一是传播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标准,使市场各方主体掌握实施规则。二是传播建筑节能的技术、材料、产品及其性能,使消费者了解其能效特点和节能潜力。三是传播建筑节能的科普知识,使老百姓熟悉建筑节能的方法和手段。四是传播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及其建设方式和经营方式,使供求双方能够选择合适的节能模式等,从而激发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紧迫感及其市场需求。
09:25:00随着全球气候暖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严峻挑战,实施低碳新政 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最近,我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我市也在新一轮的《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中体现了低碳城市的初步设想。低碳城市建设涵盖范围广泛,涉及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环境等领域,而其中建筑的建设和使用是刚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现存建筑中99%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在我国能耗总量中占比约27.5%,武汉市约占29.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耗能的占比仍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践行低碳城市理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将建筑发展模式真正推向低碳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我市“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建筑节能发展路子,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建议:
09:24:00工作人员宣读《关于大力推荐建筑节能工作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案(草案)》
09:24:00大会表决通过。
09:23:00《关于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的建议案(草案)》宣读完毕,现在进行表决。
09:23:00六、策划和运作重大项目,构造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平台。 政府承担策划运作重大项目的职责,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把产业做大做强,构造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平台;围绕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项目的选择方向,在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两江四岸开发、中央商务区等重点领域集中运作一批重大项目;设立重点竞争性产业项目专项扶持基金,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充分利用其产业扶持和发展专项资金进行项目策划;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积极拓展重大项目的策划渠道;进一步建好重大项目备选库,加大项目发布和推荐的力度,强化全市中长期计划和重大项目库对全市项目建设的导向作用;将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纳入全市绩效目标管理体系,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刚性考核,强力推进。
09:22:00五、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要尽快制订落实武汉市促进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二要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推进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三要加快制定全市官产学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武汉的科教优势,集成科技创新资源,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四要鼓励实施名牌产业带动战略,支持企业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战略。五要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09:21:00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区域服务中心化。 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统一市场布局、交易平台、中介服务规则和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二要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武汉,设立重要产业投资基金,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支持汉口银行在市外设立分支机构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银行。三要打造国家重要的物流枢纽,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和政策环境平台,加快申报综合型保税区,加快阳逻物流、航空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09:20:00三、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 一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推进加工生产型制造业逐步向服务型制造业升级,培育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二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以武钢为依托,大力发展阳逻钢材深加工企业群;以沌口汽车城为依托,形成环城市圈的汽车产业带;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打造生物医药城;以80万吨乙烯及下游产品生产、武石化800万吨炼油扩产、葛化集团盐化工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以武烟异地搬迁改造、百威和华润啤酒扩产、裕大华产业用装饰布生产线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依托,壮大产业链。三要积极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引导先进制造业向远城区工业园集中。
09:19:00二、高标准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要按照全市加快两型产业发展要求,高标准制定“十二五”规划,尽快完善和制订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细则。二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尽快制定市、区和重点功能区差异化产业政策。三要制定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政策。四要研究出台《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扶持管理办法》,由市、区两级财政予以支持。五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实现招商选资的新突破,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六要认真落实8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和15个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突出骨干企业和自主品牌,围绕核心产业重点突破,启动实施和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增强重点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抓紧建立和落实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扶持政策,加快推新兴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09:18:00一、建立产业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合力。 一要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抓的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强力推动。二要抓紧设立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产业管理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形成全市产业发展合力。三要尽快制定产业发展导向,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四要通过综合运用环保、节能、限电等各种市场化措施对落后产能进行调整限制。
09:20:00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全市产业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快,传统产业仍占据相当比重;三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区域发展协调能力不够强等。 为更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视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突破性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视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城市经济增长。
09:15:00工作人员宣读《关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案(草案)》
09:15:00大会表决通过。
09:14:00《关于改善城市交通缓解道路拥堵的建议案(草案)》宣读完毕,现在进行表决。
09:11:00五、编制和完善相关规划,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汽车化社会和建设高峰期所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分阶段编制、调整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管理规划、停车场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城市路网改善专项规划等,明确各阶段工作思路和目标。在编制相关规划时应着重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坚持适度超前、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以适应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需要;二是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适当加大道路网的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改变只重视主干道建设而忽视连接主干道的次干道和支路建设的做法, 提高路网整体运行能力;三是坚持动静结合,改变只注重动态交通而忽视静态交通的弊端,优先考虑中心城区和城市周围公共停车场建设;四是坚持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在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的同时,充分发挥航空、铁路、水运等优势,合理发展轨道交通,构筑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09:10:00四、加强停车场建设和占道管理,促进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是把公共停车场地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增加停车泊位供给量。在我市的繁华地段、大型公交枢纽站、轨道交通站点、人口密集的老住宅区附近,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建造地下停车场和立体车库;新建住宅区按标准配套停车场。制定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政策,保证已建起的各类停车场正常运营。减少马路停车场,避免因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堵塞交通。二是加强施工占道管理,公示骨架系统施工期限,确保城建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工。三是加强对各种违法占道行为的管理,减少物流企业、餐饮企业、临街门点等各类违法的停车占道,大力整治违法占道和出店经营,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维护道路畅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四是加强行人、非机动车立体过街设施建设,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09:09:00三、加大路网优化改造力度,挖掘道路通行潜质。 一是加快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建设,形成快速路网,最大幅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重视城市次干道及支路的建设与改造。优先安排投资,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增加路网密度,形成发达的交通“毛细血管”。三是加强对现有道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多设单行道;减少车辆左转和右转弯占道;减少红绿灯;加快对新修道路的启用,合理分配主次干道和支路的交通流。四是规划和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完善自行车道、人行道,增加免费自行车数量和借还站点,引导更多的市民骑自行车出行。
09:07:00二、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一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系统。集中财力物力按规划设计要求按时建成轻轨1号线、地铁2号线和4号线,缓解过江交通问题。二是做好公交换乘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实行公交场站综合开发利用,落实公交场站用地,加快公交场站和生产基地建设;适当增设公交车专用车道,改善公交出行环境;强化主次干道的港湾式公交站点建设,合理布设公交站点;在中心城区及外围设置若干个公交换乘中心,并建立相应的停车场。三是合理规划和调整公共交通资源。重视发挥轨道交通功能,分流公交压力。重新梳理、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公交线路,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市民出行。逐步外迁市中心的长途客运站,将长途客运、出租车和市区公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联接。四是落实财政对公交的补贴政策,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公交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公交运营成本规制;鼓励“公交出行”,对乘坐公交车、轻轨、地铁等,给予财政补贴,降低票价,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车辆出行;加强智能公交系统运用,促进公交调度的科学性和时间的准确性,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五是发挥武汉水资源优势,营造独具特色的水上“环保公路”。适当增加轮渡、汽渡航线班次;加大对货车汽渡的改造投入力度,缓解货车过江交通压力。引进客载量约40-50人的水上公共巴士,制定合理路线和票价,为市民过江提供方便。
09:06:00一、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营造文明和谐交通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城市交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措施明确,责任到位,持续发展,逐年提高。二是制定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三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快速应对突发交通事件。加强交通管理智能化建设,构建综合管控平台;提高交警处理交通堵塞的应急疏导能力和装备水平;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实时发布交通路况信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及时的交通信息服务。四是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纳入“十二五”普法内容,全力营造“人人关注交通、人人遵章守法”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执法环境;倡导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环保出行、经济出行;加大执法力度, 严查严纠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各类违法行为。五是优化交通组织,促进管理精细化。对全市容易产生拥堵的路口、路段进行全面排查,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制订对策,逐个进行整改,消除交通拥堵节点。六是实施错时上下班制度,在时间上分散交通需求,缓解高峰期的交通压力。
09:12:00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既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工作等重要的民生问题,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市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交通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一批城建项目的大规模建设,我市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职工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更为严重,市民出行受到困扰,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形象的瓶颈性问题。改善城市交通、治理道路拥堵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规划、认真组织、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现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09:06:00工作人员宣读《关于改善城市交通缓解道路拥堵的建议案(草案)》。
09:04:00叶金生:现在进行会议第二项,会议听取关于政协武汉市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提出《关于改善城市交通缓解道路拥堵的建议案(草案)》、《关于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的建案(草案)》、《关于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案(草案)》3个建议案(草案)。
09:03:00吕值友:对已立案的提案,市政协将根据提案内容送交有关单位办理。对暂不立案的提案原案,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4日17时以后收到的提案原案,将由提案委员会在会后进行审查,立案的提案提交有关单位办理,拟不立案的提案通过转送有关方面参考等形式予以处理。报告完毕
09:02:00吕值友:本次大会共收到提案原案823件,其中集体提案204件,委员提案619件。经过审查,立案671件,并案处理113件,作为续办的5件,暂不立案34件,其中内容涉及经济方面的146件,占21,8%;涉及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227件,占33,8%;涉及科教文卫体方面的135件,占20.1%;涉及社会法制方面的145件,占21.6%;涉及其他方面的18件,占2.7%。
09:02:00吕值友:各位委员:我受提案委员会委托,报告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
09:01:00市政协主席叶金生宣布会议开幕。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大会听取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请提案委员会主任吕值友讲话。
09:00:00市政协主席叶金生介绍出席人员名单
09:00:00长江网主持人播报闭幕式会议情况。
08:58:00闭幕式直播即将开始!
08:51:002010年1月15日上午9点,政协武汉市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在武汉剧院落下帷幕。长江网承担本次会议的网络直播,目前闭幕式直播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位,请网友们注意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