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长江日报)(评论员 刘敏) 两会伊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叫响武汉“创造之城”之名,成为城市共愿。
企业是城市创造的主体。城市竞争力在企业,企业竞争力在产品,单靠从外部引进技术,或者单纯来料加工,只能叫作制造型企业,不能叫作创造型企业。制造是复制,容易被替代,很难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是新创、独创,研发新技术,推出技术含量高、创意成分高的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武汉立志“创造之城”,便须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让企业和产品辐射带动城市创造力。
科技是城市创造的源泉。自主创新本质是知识经济,“创造之城”必有强大的科研支撑和智力支持。科技和知识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方能变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投入得到保证、科研热情得到激发、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地方,往往具有丰沛浑厚的发展能量,这已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武汉打造“创造之城”,需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
人才是城市创造的动力。创造是观念,是意愿,最终落实于人,成就于人。创造就是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城市为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极致发挥提供环境,人才从各方汇聚,形成智慧、思想和创意的高地,城市也将受益无穷,人才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武汉叫响“创造之城”,就是要聚集和培育一批企业家、科学家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才。以创造来实现城市发展的蝶变。
责编:张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