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安徽商报 记者 汪漪)卧病在床近两个月了,每天下午,19岁的小宁还是会拿起计算机专业书看一看,他喜爱自己的专业,还想着毕业后找份工作,让父母也轻松一下。爸爸下岗,生活困难,没有工作的妈妈又患肿瘤,手术钱还没筹够。最近妈妈的头发忽然白了,爸爸也不提做手术的事了,小宁隐约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是父母所说的“贫血”那么简单。
腹痛一年都没说
“孩子太懂事,太能忍了,我也一直没发现。 ”小宁的妈妈费文娟一提到儿子的病就内疚。今年1月,小宁肚子疼得受不了,在马鞍山打工的爸爸宁传金回来过年,发现儿子腹部肿胀,行动迟缓,坚持带他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让他们蒙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这时,父母才从医生的问话中得知,原来儿子腹痛了近一年,知道家里没钱,所以一直忍着。
重症母亲一夜白发
宁传金老家在肥东,凭手艺在合肥一家工厂有了份工作,把妻子和儿子接到合肥安了家,但不久就下岗了。妻子费文娟白天做家政,晚上到KTV做保洁,几年下来劳累过度,患上甲亢,2008年又被诊断肝血管瘤,两片肝叶上都有肿瘤,左肾还有多发性囊肿,医生建议尽快手术。
为给妻子筹集数万元手术费,宁传金到处打工,马鞍山、芜湖,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又不敢走远。乡下80多岁的老母亲为了帮孩子一家,还在种田。小宁患病后,没有积蓄的奶奶从家里送来米和青菜。宁传金和妻子只吃青菜,偶尔在儿子胃口好的时候给他买点菜。
“我现在也不考虑手术的事了,儿子那么小,那么懂事,不能放弃他。 ”知道儿子病情没几天,费文娟的头发就差不多全白了。
绝口不提“白血病”
确诊后,小宁的家人一直没有告诉他实情,只是说贫血严重,多休息就好了。“我们虽然不说,但他似乎也知道了,找了白血病方面的书一个人看。 ”宁传金和妻子绝口不提,小宁也不说,3人在家时,都不提生病的事。甚至带小宁去做血型配比时,宁传金夫妇也对小宁谎称血型弄错了,重新验个血型而已。小宁也不戳破。
在外,宁传金则无法这么冷静。他到处借钱,找到儿子的学校,希望能有点帮助;请儿子同学到家里来陪小宁说说话,又拜托他们不要提病情。小宁看到同学来,笑着从床上坐起来,只是常常说:“能活一天是一天了。 ”他告诉记者,很爱这个专业,想坚持到毕业。
如今,宁传金又有了个好消息,儿子配型成功,可以做骨髓移植手术,只要经费筹够。
救儿心切的宁传金在儿子的病床上写下求助信,到处邮寄,每封求助信的后面都写上:“请您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烟……或许就能救他一命。 ”
宁传金的联系电话为0551-5622139、18756971016,如果您想帮助他,可拨打此号码联系。
责编:马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