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English
新闻
论坛
专题
社会
武汉24小时
民生新干线
房产
财经
教育
人才
大家嘴武汉
访谈直播间
贴图
动漫
长江时评
时尚生活
娱乐
体育
汽车
旅游
两性
医疗
武汉E刊
城区视窗
长江民调
长江宽频
下载
广告
黄鹤影院
天翼视讯
江城警讯网武汉交管网武汉文明网武汉创业网机关作风网武汉台商服务网长江微博名家论坛新闻发布会
新兴主流媒体 武汉门户网站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当前位置: 2009专题 > 09全国两会 > 两会时评
经济参考报:穿越风暴的中国必将更加富强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09-03-11 11:19 来源:长江网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长江网讯】  (经济参考报)写在2009年两会召开之际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今天在北京隆重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由此拉开帷幕。

  两会年年开,今年两会召开的时代背景非同寻常。   

  其非同寻常之处在于,中国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发端于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短短半年间就让全球财富缩水10多万亿美元,许多世界级大企业纷纷堕入亏损、破产冰窖。源于东欧货币急速贬值的新一波冲击,近日也开始蔓延。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出口受挫,股市震荡,就业下滑,国家外汇资产缩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其非同寻常之处在于,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阶段。今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困难、矛盾最集中的一年,是医疗、教育和社保即将推出重大改革举措的一年,是能否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见分晓”的一年。国外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发展速度将降至0.5%,为二战以来的最低值。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国内市场的运行状况、扩大内需政策的实际效果、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和体制改革推进的力度,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关注。

  其非同寻常之处还在于,中国政府面对危机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应对之策:迅速推出四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果断通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继续减免第三世界巨额债务,遵守承诺派出“赴欧贸促团”……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形象,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走过不平凡的2008年的中国,经过大喜大悲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毅,更加自信。这个曾被黑格尔称作“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度,在世界大家庭中不仅早已不“例外”了,而且越来越受理解和尊重。

  “两会”召开之前,许多人都在问:中国能否化“危”为“机”,为自己赢得一次发展的“升级”?

  80年前,当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发生之时,当时的苏联就抓住了机会,完成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惊人一跃。他们通过引进技术和专家、大量购买机器设备、吸引外国资金等措施,成为了大萧条之际的最大赢家。大萧条过后,其工业产量和机器制造业水平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不过,当人们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出惊叹的时候,苏联却错误地总结了经验,走上了集权式的、单一的计划经济道路。而西方国家则在加强政府调控之后,完善了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上纷纷超过了苏联。

  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一个大国,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略,才能迎来真正的崛起,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吴敬琏先生认为,从500年来西方各国发展的历史看,促进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有这么几个:自由市场经济、法治、宪政民主、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崛起,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强盛为基础,以科技教育和文化软实力为支撑,并能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调整的历史机遇。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主。与解放思想相辅相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发展民主。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主建设已显空前之势。村民自治,村级直接选举,乡、县和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直接选举,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完善……显示了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一个个重要里程。

  民主包括政治民主,也包括经济民主。经济民主就是要给市场主体以进入和发展的均等机会,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经营自主性、利益共享性、合作参与性和结构均衡性,都是经济民主的基本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别、放开多种行业准入、推行民主公共决策、加强医疗社会保障和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进步。这是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坚强保证。

  40年前,当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第一次来中国时,他看到的娱乐节目是喷火表演。前不久,当他再一次来到这个东方国度时,大提琴家马友友正在那里深情地演奏。奈斯比特说:“从喷火表演到马友友演出,这就是40年来中国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什么缩影?星移斗转、沧桑巨变的缩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渡过了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难关,闯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历经无数次洪水、疫病、雪灾和地震的洗礼,经受了各种社会风暴、政治风波和观点交锋的考验,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思想的觉醒、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前进。正因如此,我们期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今年的“两会”,将为面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考验的中国人民树立起坚强的信念,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聚集智慧、做出重要战略决策,引领即将迎来六十华诞的人民共和国穿越风暴,走向更加民主和富强!

 

责编:张琬婧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延伸阅读
· 中国领导人号召“依靠群众”共克时艰
· 时评:与百姓更近 与世界更近
· 人民日报时评:与百姓更近 与世界更近
· 中国信心 中国力量—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侧记
手机报订阅】 【进入社区】 【精彩视频】 [  打印 ] [  ] [  关闭 ]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
网络警察
报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