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English
新闻
论坛
专题
社会
武汉24小时
民生新干线
房产
财经
教育
人才
大家嘴武汉
访谈直播间
贴图
动漫
长江时评
时尚生活
娱乐
体育
汽车
旅游
两性
医疗
武汉E刊
城区视窗
长江民调
长江宽频
下载
广告
黄鹤影院
天翼视讯
江城警讯网武汉交管网武汉文明网武汉创业网机关作风网武汉台商服务网长江微博名家论坛新闻发布会
新兴主流媒体 武汉门户网站
  您的当前位置: 2009专题 > 09全国两会 > 两会时评
长江网:两会喜闻武汉声音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09-03-10 10:42 来源:长江网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长江网讯】  (长江网)(刘学峰)作为湖北代表团的一员,阮成发市长接受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畅论武汉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的思路。从他的谈话中,我们看到了武汉的优势,看到了武汉的美好未来。正如他所言,武汉充满了勃勃生机。武汉在经济总量、探索“两型社会”试验区、城市功能进步、改善民生等方面表现突出、形势喜人。

 

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提升,明年武汉到广州高速铁路将通车,时速达200公里以上,3个半小时可到达;金融功能进一步提升,汉口银行实现跨市设立分行,今年争取实现跨省经营。武汉已获批B类物流保税区,可以使出口加工外资企业,享受境外待遇,极大缩短了与沿海的差距,目前凡是广东能承诺的条件,武汉也能做到并兑现。

 

武汉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意见》,迎接境内外产业转移。去年进出口总额105亿美金,增长47%,增幅在19个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二位。金融危机后,武汉与港商接触频繁,许多港资企业表示了进军武汉的意愿。今年中期湖北将组织专门招商团到香港,采取跟踪式、专题性、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争取更多港资来武汉投资。

 

武汉正着力营造全民创建“两型社会”的氛围,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点滴做起,如废旧电池回收,用旧电池换菜蓝子、食品袋等便利商品;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去年全市投放二千多辆免费自行车,今年力争到二万辆。产业发展坚持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先行先试,东西湖区、青山区成为国家级的循环经济试点区,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五大行业,实施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将环保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大东湖水网建设是“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突破性工程,总投资100多亿,治理思路是先治污后换水,最终实现湖与湖、湖与江的联通。

 

武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至少有四个方面优势:首先是内生型经济优势,武汉的产业结构中重化工占75%,以国内市场为主,经过这几年改造,已经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如钢铁、汽车、石油化工、光电子信息,有很大市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武汉培育了一批高新企业,这些企业掌握着国际一流的技术,今年1-2月,东湖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达25.%。三是人才优势,经济最终发展靠人才。武汉市针对普通大学生,采取系列措施促进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中小型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小额贷款,且不受注册资本限制。四是区位优势,武汉向中部、西部辐射,服务半径最大、成本最低。

 

金融寒冬来袭,武汉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共度时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刚刚颁布了《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列出32条措施,含金量近10亿。今年是武汉的“服务企业年”,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开通企业与政府直通车,中小企业可以在网上预约政府领导。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不是诗人的抒发,而是武汉的发展前景,冬天积蓄的力量肯定会在春天迸发。在扩内需、保增长、调整结构的大背景下,武汉一定会发扬优势、因势利导,启动环保、快速的经济列车,在和谐的轨道上风驰电掣。想象一番百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春景,想象一片河清水晏、生机勃勃的土地,想象一个繁荣有序、其乐融融的城市,那就是我们的大武汉!

 

责编:张琬婧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延伸阅读
· 中国广播网:武汉工业化理念建特色水产基地促进增收
· 中新网:湖北两会代表抵京 武汉两型建设成焦点
· 新华网:武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优天数创纪录
· 新华网:武汉救助站救助模式引起同行关注
手机报订阅】 【进入社区】 【精彩视频】 [  打印 ] [  ] [  关闭 ]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
网络警察
报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