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

新闻中心武汉湖北国内国际社会财经娱乐体育
  您的当前位置: 精彩专题 > 配套改革实验区 > 他山之石
重庆双河镇农村土地流转现两个效益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08-01-15 10:12 来源:长江网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长江网讯】  新华网重庆1月14日电(记者徐旭忠)在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重庆市明确提出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对此,荣昌县双河试验区进行了相关土地流转改革的新探索。双河从行政体制改革入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探索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劳动力资源效益最大化,较好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风险高、效益低的问题。

    双河试验区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南部,是成渝经济发展带上的一个经济重镇、生态特色镇。“只有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才能解决产业规模经营问题和从根本上减少农民问题。”双河镇党委书记刘定朝认为。双河试验区全方位、多形式、梯层次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出台多种激励政策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一是出台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荣昌县政府的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在县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基础上,双河镇对土地成片经营20亩-50亩的业主给予50元/亩一次性奖励,对成片经营51亩-100亩的业主给予100元/亩一次性奖励。

    二是鼓励村社干部、社会业主参与土地流转,给予产业发展开办资金。20亩-50亩(麻竹30亩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开办资金5000元,51亩-100亩的给予一次性开办资金10000元,101亩以上给予一次性开办资金20000元。

    三是对村实行考核奖励:以村(社区)为单位,在2008年3月底前流转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在200亩的奖励村(社区)2000元,每增加100亩增加奖励1000元。

    梅石坝社区的刘作刚就地承包了120亩水田,以每660斤稻谷的价值和老百姓签订了18年的租赁合同,用于生态养殖鱼苗,同时计划将鱼塘周围150多户300多亩地的坡埂地,以每亩260斤稻谷从老百姓手中承包下来,用作集中栽种果树和麻竹,建立一片生态农业基地,除了县上的奖励外,试验区政府还给他一次性奖励开发资金12000元。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一是公司参与土地流转,成立了荣昌县首家土地流转经营公司——荣昌县岚峰生态有限公司。岚峰社区产业突出,经济基础较好,当地绝大部分群众都愿意将土地流转。通过村民自愿申请,全村693户居民的1100亩旱地使用权全部入股,与村集体和荣双食品有限公司三部分股份共同组建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居民们在获得股权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在荣双食品公司打工。该社区土地经营公司在竹笋收入利润分配上,农户占六成,村集体和荣双食品公司各占两成,政策性项目收入上,按4:3:3的收益比例分配。目前岚峰社区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60%。

    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遵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为社员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三步坎村麻竹专业合作社,农户以种植的2200亩麻竹入股,由专业合作社对麻竹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三是土地反租倒包流转,原双河老君、千佛、峦堡、响水等村、大石堡社区,承包农户自愿申请将土地经营权交给集体,由集体经济组织以不超过剩余年限的期限转包给业主围绕产业发展成片规模经营,签订租赁协议并支付租金。已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双河镇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居民朱学高说,“现在我跟城里工人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在社区的食用菌厂,每月能挣七八百呢!”

    四是业主租赁,以梅石坝鱼苗产业社区为代表的土地流转,由承包农户将土地使用权直接转包给业主,双方自愿签约明确权利与义务。梅石坝社区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50%。

    开展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工作以来,仅三个月时间,双河试验区就流转土地5900亩,通过努力,在2008年3月底前将达到1万亩。

  --以土地流转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双河镇党委、政府认为,必须在坚持土地流转创新的基础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优化的环境;反过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发展,才能为本地城乡统筹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近年来双河镇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猪、竹、鱼、茶四大特色产业。农业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3700元增长到2007年的4800元。

    双河镇享有“百万仔猪在荣昌,十万仔猪在双河”的美誉,2007年,年产仔猪10万头,外销仔猪7.8万头,生猪产业的收入达到6700万元。以千佛社区郑尚超为代表的养殖能手带动了一大批养殖户出炉,形成了千佛片生态养殖小区。2007年虽然遭遇蓝耳病的肆无忌惮的袭击,郑尚超也有13头母猪产仔猪,出槽肥猪55头,年收入达到16万元。

    2006年双河镇被授予“重庆市笋竹之乡”,全镇栽种麻竹2万亩,竹产业收入1276万元。土地流转后,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三步坎村六社52岁的刘昌君告诉记者,2007年他的4亩多麻竹交给合作社,自己只收租金,没事就摘麻竹叶卖,摘了6000多斤竹叶,卖了3000多元。摘麻竹叶的工作最适合中老年人做,一天能挣上30-40元。

    享有“渝西鱼苗第一村”的梅石坝社区,养殖鱼苗1200多亩,形成鱼苗养殖小区,全村有150户养鱼大户,成片养鱼面积1400多亩,年产鱼苗1.2亿多尾,养鱼总产值达1000余万元,纯利润430余万元。

    目前,双河镇种植茶叶2800亩,改良茶叶1400亩,年产鲜叶560万斤,茶叶收入420万元,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户有2000多户。排山坳社区、许家沟社区已成为茶叶种植小区。

    财力的增长,农民的增收,为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提供了有力经济支撑,加快了双河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刘定朝说,农民的土地流转后,业主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对土地进行集中规模经营,使农民从一家一户的土地中逐步解脱出来,从事非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村民不仅每年收入每亩500-800斤不等的稻谷租金,又能够从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发展上来,增加自身收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最终实现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两个效益”最大化。

 

责编:李宗荟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延伸阅读
手机报订阅】 【进入社区】 【精彩视频】 [  打印 ] [  ] [  关闭 ]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
网络警察
报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