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

新闻中心武汉湖北国内国际社会财经娱乐体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配套改革实验区 > 权威视角
秦尊文:承接转移 推动新咸宁经济发展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09-02-25 09:29 来源:长江网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长江网讯】  (湖北日报) (秦尊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图为:开发区一角,咸宁成为投资热土。

    去年以来,咸宁提出用5-8年时间建成GDP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0亿元的经济强市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地缘优势,对接大武汉、承接产业转移,进而建成无明显行政界限的经济区是一条重要途径。

    近20年来,无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国内产业转移,都出现了区域化的倾向。从世界经济看,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地区贸易协议(RTA)的数量显著增加,区域内的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快速增长,并超过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成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如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美国是直接投资的输出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直接投资的输入国,投资带动的产业转移使区域内贸易比重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国内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圈、经济圈就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显著标志。珠三角城市圈中心城市首先是向东西两翼的沿海带进行产业扩散,目前两翼承接渐趋饱和,而山区已成为当前珠三角产业梯次转移、低成本扩张的主战场;长三角城市圈中心城市先是向苏南和浙北扩散,目前产业转移的主要着眼点则是苏北和安徽东部;在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城市圈的北京和天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河北。可以说,圈内产业转移将是继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之后的第三层次浪潮。无论国内国外,在一个城市圈、经济圈区域内贸易和要素流动日趋自由化,而区域间的贸易和要素流动则会由于区域经济的集团化而遇到更大的障碍。

    国外近二、三十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产业城市圈内转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武汉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城市产业转型中,将会有更多的传统产业甚至是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扩散出去,其首选地必将是周边城市。咸宁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强与龙头城市武汉的互动。

    咸宁交通条件优越。境内有多条运输大动脉,使咸宁成为南北与东西运输交汇的枢纽。经过咸宁境内的公路主要包括106国道、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沪蓉高速等;铁路主要有京广铁路和即将建成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等;长江在咸宁境内118公里,可上溯重庆,下抵武汉、南京、上海。另外,咸宁市中心城区距武汉仅86公里,距天河机场也只有100多公里路程,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咸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辟出20平方公里,建设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形成与武汉富士康、中芯国际等企业配套的产业发展区,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青山经济开发区、沌口工业园区和东西湖台湾工业园区都将在这里设立园外园。

    咸宁市由于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与大武汉形成互补,可以利用地理、资源等天然优势接受大武汉的相关产业的转移,充分利用城市分工明朗化带来的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吸引武汉外迁产业,构筑和完善咸宁的产业体系。利用大武汉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弥补咸宁市在文化、教育、科研、信息、金融等基础设施或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不足,将咸宁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武汉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吸引资金、人才,引进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开发咸宁自然资源。包括就近开发矿藏资源,充分利用矿藏资源优势发展下游制造业,形成部分资源丰富矿藏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业,咸宁市作为唯一被官方认可的大武汉“后花园”,本身是旅游、休闲、度假人群的吸引点。因此,咸宁应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带来的观念更新、消费升级等新机遇,做好配套服务业,进一步密切产业互补关系,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咸宁经济开发区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合作,以“园外园”的方式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在交通通信对接上,将咸宁纳入武汉市交通外环规划,新建延伸咸宁至武汉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咸宁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与武汉市并网步伐,加快融入武汉市公共信息平台。

责编:张莹颖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延伸阅读
手机报订阅】 【进入社区】 【精彩视频】 [  打印 ] [  ] [  关闭 ]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
网络警察
报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