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家“约会” 感悟人生真谛——纪念长江网《名家论坛》栏目开播5周年

2012-06-02 09:46 【查看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长江网讯 

  “名家论坛”在提高武汉文化品位,浓郁汉味文化氛围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带给我们的激动、兴奋、快乐、感悟和思考,正是武汉文化建设的强劲旋律中一个个跳跃的音符。长江网“名家论坛”栏目也伴随着这个公益活动一起成长了5周年,这个日子即将到来,回顾“名家论坛”栏目走过的日子,真是感慨良多。“名家论坛”,使我们见识名家,指点迷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感悟人生。对于既是听众又是工作人员的我们,“名家论坛”还提高了我们能力,更带来快乐。

  心系“名家论坛” 尽职恪守本职

  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名家论坛”栏目带给太多的回忆和感触。这首先由于心系“名家论坛”。每周六下午1点30分,“名家论坛”小组成员就要背上摄像设备及网络设备,准时出发,5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没有缺席过一场论坛。保证“名家论坛”视频直播流畅,将名家的声音带到每个网络受众的身边,认真、努力、力求做好每场论坛是我的职责和义务。“名家论坛”邀请的都是有着不同经历,却都令人敬佩、受人尊敬的知名专家学者、事业成功人士莅临演讲,对于栏目工作人员而言,不仅组织能力和才干受益,而且在与偶像名家面对面中不经意的承蒙熏陶受益,并在他们演讲中,学习知识感悟人生真谛!2012年初来长江网视频组的周蝶,第一份任务就是整理过往的原创视频。因此有幸浏览了长江网对名家们的专访。名家们的睿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读书到理财、从择业到加薪、从处事技巧到心理健康等等不一而足。在制作本次名家论坛5周年宣传片时,她摘取了部分名家采访精华,集中展示长江网请名家替您出谋划策的创作用心。她希望网友能关注长江网、关注名家论坛,多多与我们沟通。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

  励志鼓舞人生 分享讲坛内外感动

  2007年5月8日,是名家论坛开播的第一期,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约教授,“教育狂人” 陈忠联来论坛讲的题目是《当代子女教育问题的特殊问题及对策》。作为“名家论坛”栏目组的“元老”、名家论坛先进工作者王华懿回忆:当时整个武汉图书馆2楼多功能厅挤满了听众,各大武汉新闻媒体“长枪短炮”严阵以待。在时任武汉市市委宣传部部长朱毅走入会场的时候,全场热烈的气氛瞬间点燃。从此以后这场文化的饕餮盛宴也终将开始。工作在名家论坛战线的五年里,王华懿有着太多的感动:每场坚持来听的老人、认真记笔记的孩童、期期站着听讲座的超市营业员少年。下着暴雨,从各地赶来的市民、全身淋湿的摄影摄像记者们,自己也有好多次因为刚拍完其他地方新闻,身心疲惫的赶过来继续拍摄名家论坛就在摄像机旁边的地上躺着睡着。他觉得名家论坛对他最大的意义就是励志!“励志”也是“名家论坛”的特点和内涵之一。全球十大网商吴昌松的演讲,使他了解到了一个单亲妈妈是如何从一个对钢铁行业一窍不通商人,又是如何在一间破办公室里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又将把传统钢铁贸易搬上互联网,使她在经济寒冬通过网络平台将钢铁卖出了3000万的高产值。成为上海网商联盟理事长。他不禁感到:人生就是充满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只有重视每一次挑战与机遇,并且要尽量在挑战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同时力争变自己的缺点为优点,才能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走好,走的更远。

  拓展课余知识 感受博大的中国文化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更是绚烂缤纷。“名家论谈”丰富了的课余生活,拓展了的知识面。美女主持邓瑶说到她印象最深的一期,是在梁志伟老师的讲鉴宝的课上,我们长江网组织大批网友,带上自己的“稀世珍宝”与梁老师交流学习,民间收藏家与专家间擦出火花,现场气氛很是热烈。也让她学习到很多关于瓷器的一些小知识。聆听这些“高人”演讲,与之面对面,交流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偶像大家的风范,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传播名家精彩话语 平凡中铸造成功人生

  虽然“名家论坛”摄制组的成员不停的更迭,但是“及时、快速、准确的传播名家论坛的内容”是作为每一名参与组织、经常聆听“名家论坛”的人不说不可的话!更重要的一点,使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得以更多自信,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和决心,奋发进取,于平凡中铸造成功人生!作为2011年加入到“名家论坛”的摄影师王海在“名家论坛”中分享到了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梁文道的演讲。而当时梁文道时间紧迫,只接受武汉晚报的采访,为了让更多的网民能领略到他的风采。王海果断的架起摄像机,全程记录了武汉晚报记者袁毅与梁文道对话的全过程,也是名家论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合作,他们的对话视频也为长江网带来了可观的流量。

  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建立与网民沟通桥梁

  “名家论坛”把成功人生的精彩浓缩在二、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字字句句都是智慧与血汗的结晶,都是待人处事为学做人的原则和教诲。作为名家论坛的撰稿人杨娜,说她觉得“名家论坛”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经过1年的接触,发现跟多的工作是与人交往。因为这个栏目也是观众了解“名家论坛”的一个桥梁。曾有位颤巍巍的老奶奶对杨娜直言:在网络上看不到对视频的网友评论与相互交流,没有对“名家访谈”中专家表现的观众反馈。这位老人家希望今后“名家论坛”栏目不断的发挥网络特色,让更多的人能得到与偶像名家交流的机会,搭建起互动平台。

  真的应该感谢所有领导和战斗在一线的伙伴们,给武汉带来了这么好的文化平台。我们协办方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将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推广下去,一起共同努力扩大我们名家论坛的影响力。我们是网络媒体人,网络媒体并非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因此,我们的网络直播和在线收看是一个非常好的快速传播文化方式。不仅是武汉市民、全国的网友们也能直观地收看我们武汉的名家论坛。五周年座谈会上陈元生部长说:名家论坛,贵在坚持。我们也会一如既往的继续坚持下去,一起把名家论坛办的更好!

 

  长江网视频组

        2012年6月1日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