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讲 走进湖北省博物馆
主讲人:万全文
时间: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万全文,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社科院、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博物馆学的研究。著有《文明之光—楚国青铜器》《烁石镂金—长江流域青铜冶炼与铸造》《长江中游先秦考古学文化》《荆楚百件馆藏瑰宝》,主编《图说楚文化—恢诡谲怪惊采绝艳》《湖北出土文物精华》等多部著作,撰写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学术刊物上。
第250讲 楚国八百年兴衰史
主讲人:罗运环
时间: 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罗运环,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主要从事“甲骨金文简牍帛书”、“先秦两汉历史文化”、“楚文化及中国地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楚国八百年》《出土文献与楚史研究》《楚史概说》《中国经济通史(第一卷)》,主编《荆楚文化》等著作。发表《甲骨文“山”、“火”辨》《论乖伯簋的年代及国别》《出土文字资料所见楚国官制研究》等论文多篇。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重点及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
第251讲 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
主讲人:步平
时间: 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步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曾任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日本庆应大学、新潟大学、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中日关系史、东亚国际关系史。曾长期研究日本侵华史及战争期间的日本化学战、遗弃化学武器问题,对日本社会的历史认识及战争责任认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跨越国境--战后日本的历史认识》《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化学战》等。
第252讲 中国人“本命年”的起源
主讲人:张帆
时间: 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学术秘书。研究方向为蒙元史、北方民族史、明史、政治制度史等。曾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著有《元代宰相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简史》《元代文化史》(合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合著)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第253讲 时代发展趋势——科学人文交融
主讲人:杨叔子
时间: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专利5项。出版专著、教材14种,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13项。积极倡导全国高等教育中特别在理工科教育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254讲 中国的世界责任——从‘天下人’的立场观天下
主讲人:童世骏
时间: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童世骏,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任《哲学分析》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职。对西方实践哲学尤其是当代西方实践哲学有着深入研究,出版有《中西对话中的现代性问题》《批判与实践—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等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 “后世俗社会的批判理论” “普遍主义之种种”等论文百余篇;出版译著近10种。曾荣获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上海市教委首届“曙光杰出人才”和“上海市高校名师”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第255讲 三顾茅庐与中国古代的人才问题
主讲人:陈文新
时间: 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地方志总纂委员会副总纂,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理事等。研究领域为中国小说史和明代诗学。主编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中国首部系统完整、涵盖古今的文学编年史,被誉为“文学史的长城”。与韩国闵宽东教授合著中文图书中第一部《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个人学术专著主要有“古典文学论著四种”:《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第256讲 佛教艺术
主讲人:李唐
时间: 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李唐,别署妙云精舍。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杂志社董事长,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辽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其作品技法功底深厚,风格清新典雅,内容寓意深刻,与当前浮躁画风迥然相异。巨制作品《飞天》被钓鱼台收藏悬挂。作品曾在《中国书画》《艺术新闻》《今日世界》《佛教文化》《收藏界》等多种刊物发表。出版有《妙云行脚》《李唐精品绘画集》《妙云精舍画稿》《般若光辉》《工笔花鸟画法》《众缘和合》《法相庄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明和谐共同繁荣》等多部著作。
第257讲 京剧的文化品格
主讲人:傅谨
时间: 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傅谨,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戏剧理论、中国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出版专著包括《京剧学前沿》《戏曲美学》《新中国戏剧史1940-2000》《中国戏剧艺术论》等十多部,主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等多部。曾荣获全国青年优秀美学成果奖、中国戏剧家协会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优秀奖、文化部全国第二届文化艺术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艺术科学项目"二十世纪戏剧改革发展研究”、“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等课题,目前正主持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京剧通论”研究。
责编:王华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