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 用户名: 密码:
  • 长江网首页
  • 英文版
  • 加入收藏夹
  • 新闻   |   宽频   |   网摘   |   影视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文学   |   动漫   |   贴图   |   家居   |   访谈   |   美食   |   交通   |   房产   |   娱乐星空   |   江城警讯网   |   武汉文明网
    论坛   |   博客   |   网论   |   时尚   |   天下   |   动物   |   两性   |   汽车   |   科技   |   古玩   |   旅游   |   言语   |   购物   |   游玩   |   区局   |   长江无线   |   武汉交管网   |   武汉汽车网
    现在位置:>> 精彩专题 >> 江城和谐曲 >> 学习贯彻

    历史性的跨越 战略性的举措

    2007-01-12 21:52    【查看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长江网讯  江岸区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顾   杰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大成果和点睛之笔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战略性的部署,实现了我们党认识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完成的历史使命
    (一)充分肯定了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1、坚持举旗,实现全党新的理论武装;
    2、坚持第一要务,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坚持改革,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4、坚持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5、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6、坚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7、坚持对港澳台工作,保持香港澳门稳定;
    8、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9、坚持全方位外交,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10、坚持党的两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圆满地完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
    六中全会的主旋律就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战略部署。吴邦国就《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过程和决定稿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这是为期四天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六中全会完成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三)明确决定了十七大召开的时间表
    这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强调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决定》的主要特点和重大意义
    (一)《决定》的主要特点
    1、亲民。
    《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主题,反映了民情,顺应了民意,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着力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关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弱势群体的利益、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它所提出的举措,更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单纯的“锦上添花”,体现了一种“穷人经济学”的价值观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观。
    2、务实。
    《决定》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如何“构建”上,放在解决问题上,所提出的举措具有可行性,现实针对性很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民生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求真务实的风格。
    3、高远。
    《决定》立意高远,不仅把构建和谐社会定位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且把构建和谐社会当作长期的战略,提出到了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战略的高度。
    4、创新。
    《决定》说了很多新话,有很多的“第一次”,有亮点,有闪光点,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认识、新判断、新命题、新结论、新措施,是一个充满改革精神,勇于创新的文件。
    (二)《决定》的重大意义
    1、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境界。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方位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特征和任务,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胡锦涛在六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三个是”,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同时他还强调:“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有利于”清楚地说明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认识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是对把握历史方位的新选择。
    《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抓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围绕着我们党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其背景、依据是什么?理论界进行了十分活跃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关键阶段论”。认为我国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而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是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
    (2)“社会转型论”。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是问题多发期、高发期、易发期,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的不稳定的时期。
    (3)“问题依据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问题性,因为我国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领域都遇到了许多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甚至是积重难返。这些问题不解决是要出大事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化解执政风险的需要。
    (4)“内外依据论”。认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源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国素。国内出现了众多变数,特别是出现了“五个多样化”;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挤压,这种内因加外因迫使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
    (5)“阶段特征论”。认为要准确把握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一定要从我国所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入手。
    3、是对破解发展难题的新举措。
    《决定》的一个重大的现实意义就是既肯定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但也承认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并且对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举措,这就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原则转化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
    最近《半月谈》在东西部八个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5000份有效答卷,工人、农民、干部、大学生、老板等不同阶层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从近20个候选项目中投票选出他们感受最强烈的和谐社会十大热点问题:
    (1)收入差距大(4295票,排名第一)。
    (2)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4251票,排名第二)
    (3)就业难,劳动者维权难(3712票,排名第三)。
    (4)社会保障滞后(3579票,排名第四)。
    (5)反腐倡廉力度亟待加大(3471票,排名第五)。
    (6)道德规范失控(3161票,排名第六)。
    (7)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遏制(3116票,排名第七)。
    (8)公民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2963票,排名第八)。
    (9)社会治安不佳,黄赌毒危害严重(2857票,排名第九)。
    (10)打官司难信访难(2831票,排名第十)。
    针对这些问题,《决定》提出了五大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为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新的结合点,新的生长点,是一部解决问题的、具体化、行动化的《决定》。
    三、《决定》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一)《决定》的基本框架
    《决定》共有八个部分: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或叫三论,即总论部分,分论部分,结论部分。
    总论(第一、二个问题):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这个部分是管大方向,侧重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分论(第三至七个问题):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怎么做的政策办法和措施;同时,对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也提出了思路和努力方向。这个部分是管操作层面,侧重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结论(第八个问题):强调党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提出了四条要求。这个部分是论述政治保证的,侧重回答怎样才能保证实施的问题。
    (二)《决定》的重点内容
    1、明确一个定位。
    《决定》首先明确了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段论述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主体——全体人民;根本目的——共建共享。
    2、把握一个指导思想。
    强调了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时强调六句话的总要求,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3、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
    《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六个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讲的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讲的是工作方针问题;第三,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讲的是工作动力问题;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讲的是工作保证问题;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讲的是工作条件问题;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体社会共同建设。这讲的是工作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问题。
    4、明确九大目标任务。
    《决定》从九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成为这次会议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它包括: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实施五个方面的举措,完善六个方面的制度。
    如何落实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战略,《决定》着重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所谓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反不平衡性,解决不均衡的问题。《决定》提出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集中起来是要解决“四个协调发展”: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决定》提出要完善六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二是完善法律制度;三是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四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五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决定》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坚持正确导向;四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决定》作出了七项部署,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二是健全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还有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保障。
    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决定》强调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构建和谐社会也靠人民。二是坚持发挥生产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离开了人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热情、聪明才智,和谐社会也成为无源之水。三是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6、抓住一个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无论《决定》还是胡锦涛的讲话,都十分强调这一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我们党的一次新的“赶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力的政治保证,《决定》提出了四条要求:
    一是提高本领,就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本领。
    二是夯实基础,就是要加强基层工作。
    三是培养人才,就是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四是改进作风,就是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四、《决定》的理论创新与突破
    最突出的创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第一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第一次提出“共建共享”的目的。
    4、第一次提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
    5、第一次提出“六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6、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六项制度”建设。
    7、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第一次对完善社会管理作出“七项部署”。
    9、第一次提出“五种关系”的和谐。
    10、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11、第一次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12、第一次提出要“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如果把整个《决定》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路、举措归纳起来,就是五句话或“五个以”:
    1、以发展求和谐;
    2、以改革促和谐;
    3、以文化创和谐;
    4、以党建保和谐;
    5、以本领谋和谐。

    欢迎进入长江论坛“新闻时评”发表评论或发起投票 新用户在此注册 时尚伊人
    【发表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表的评论                           更多评论
     发表新的评论
    Top↑
           大江园南苑      武汉现代泌尿外科医院      防脱生发专家      武汉地产集团
      
    长江广告 更多  
    长江互动传媒网 武汉综合新闻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27-85779997 027-82781258
    长江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