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精彩专题 >> 华创会 >> 人物故事
站内搜索
周怀北:我的归国历程
【查看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2006-06-21 16:53  
  长江网讯  周怀北:我的归国历程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讲述自己回国创业两年半的经历和感受。 

  我是2002年4月份选择回国创业的,而且是选择全家一起回国,来到中国武汉大学当教授。回国之前,我把房子和车子都卖掉了。我的夫人很抱怨,因为我当时在一个非常不错的公司工作,有很多股票,公司的很多人后来发了财。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谓有得有失。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机遇很重要,时间很重要。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 在学校领导和省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我创办了一个高科技研发中心和省留学人员创业园, 目前还带了二十多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事无线通讯和软件工程方面的研发。 

  我在1990年,也就是14年前,到美国学习、工作的。出国10年之后,我第一次回中国探亲。在此之前,我对中国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出国前的时候。1990年的中国还比较落后,物质上比较贫乏,各项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所以,2000年我回去的时候,非常震惊中国有这么巨大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跟当地朋友的一些交谈,发现他们的心态、思想,跟我们以前大不一样,更为开放,更为包容,而且也渴望了解西方国家的一些管理、科技和人文情况。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个国家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机会。所以,在之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连续回去了五次。

  在选择回国的过程中,我想每位在海外留学的人都知道,特别是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后、要举家搬迁回国,这是个重大的决策。这个重大的决策需要反复的论证、反复的斟酌。到底自己适不适合回去?回去做什么?怎么做?自己的期望值是多少?自己将来能不能取得成功?这些因素都对你的决策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我要回去五次,因为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决策。 

  对留学人员来说,进大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留学是第二个转折;回国可能是你的第三个转折。而且,你回国时一般都三、四十岁了。这个转折不容许有太多的风险。所以,这个决策是重大的决策。在座的有很多从中国国内来的代表团成员,你们可能不太了解留学人员回国其实是个艰难的过程。不是一拍脑袋,一天两天就可以决策的。

  他们需要反复了解,反复沟通,包括自己亲身去体会、亲身去关注、亲身去了解、去熟悉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将来要生活的地方、和将来要接触的人。所以,这是一个过程。这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年半,对许多朋友来说可能短一点,也可能更长一点。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现实,了解这种现实。 

  接下来,我想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回国的待遇问题;二是回国人员的心态;三是地域的选择;四是家庭问题和小孩教育问题;最后要谈为什么要回国创业。 

  一、回国的待遇问题 

  关于待遇,很多在美国的留学人员,包括我自己,年薪最少3~4万,多的十几万美元。所以,很多人形成这种心理:比如说,现在拿10万美元一年,乘以8,就是80万人民币,期望回国后也能拿到至少40~50万人民币。这也是许多留学人员,包括我当时的一个想法。这实际上是回国留学人员的第一个障碍。其实这不能简单地乘以8,这个乘以8的算法是个误区。

  从购买力的角度考虑,最好的换算公式是:一元人民币和一美元是等价的。也就是说,你在美国有10万美元和在中国有10万人民币,生活实际上是相当的。为什么呢?第一个是基本生活要素的价格,如住房,还有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等。你要是有10万人民币的话,过得确实不错,属中产阶级,过得比较舒适。你要是有15~20万人民币年薪,那你就可以过得非常富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结,想回国的留学人员一定要解开这个结,不要期望一下子拿高薪。

  当然,你也可以拿高薪。我有几个熟悉的朋友回到中国后,一开始拿的是高薪,60万一年,也就是5万人民币一个月。国内有些企业出于对技术的渴望也愿意出这个钱,他们要把项目做出来,也确实需要一个技术上的能手。但这造成一个问题,你回国第一年拿60万,相当于国内员工的5~10倍,我的这个朋友拿了60万,比他公司的董事长还高。

  当然,董事长从大局出发,他愿意出这么多钱。但是他的员工呢,他底下的总经理呢?他给了你10倍的工资,就希望你做10倍的工作。这可能吗?技术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就是一层纸,一捅就破。所以说,他给你这么高的薪水,实际上是给你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你什么也没有做的情况下,给你形成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是你的一个障碍。

  也就是说,高薪虽然是个诱惑,但无形中给了自己一个很大的障碍。一开始,人家就对你抱有很大的希望,这样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大。这种技术性的工作你不可能比别人做得好5~10倍,你可能比别人做得好一些,或刚开始可能会好一些。

  但慢慢地别人也会熟悉,多翻翻书,多看看,多钻研一下,细节是可以搞清楚的。所以绝对很难说你超越别人5倍、10倍。后来,我这个朋友在那个公司只待了半年就被辞掉了。并不是他做得不好,他还是做得不错,他还是很敬业,但是工资的反差太大,他无法和公司的同事相处,无法让公司的高层理解。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你吃三碗饭,人家吃两碗饭,差不多,只是略高一筹,绝对不是
5倍、10倍的关系。所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不只一个,我另外一个朋友也是同样的情形:他在公司拿到很高的薪水,但最后也还是不到半年就离开了。因为他实在无法忍受、无法承受这个压力。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在待遇问题上,不要期望给高薪。实际上,中国现在也比较富裕了,也给得起高薪。但高薪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还会影响到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因为你回国创业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得了事情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如果你一个人高高在上,比别人突出太多的话,人家的心态是没法平衡的,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是不是说拿10万、15万人民币就过得不好呢?不是的。中国的住房,像武汉,二室或三室的住房,房租也就几百、一千元一个月;请个保姆,400元人民币一个月;吃饭,一月花不了1000元;还有坐车,打的士也很便宜。你实在想买辆车也可以,10万元或15万元人民币就可以拥有一辆车。 

  另外,大家不能仅从工资的角度看问题。你的工资看上去很低,但在中国其他的收入或津贴很多。其他收入是什么呢?就是不在工资单上的收入。你要只看工资的话,那些大学教授、政府官员早就饿死了。因为他一顿饭可以把一个月的工资吃掉,或者出去旅行一次可以把几个月的工资用掉。但是他们过得有滋有味,不少人买了房、买了车、出国旅行,多得很。

  所以,光从工资层面上不能说明问题,工资只是一个表面上的收入。我们留学人员刚开始最追求这个表面上的工资,这是误区所在,因为实际收入要比这个工资多得多。“多得多”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在大学里面(因为我在大学里面,比较熟悉大学的情况)有个规矩:你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可以“提成”。什么叫“提成”?就是如果你完成了一个1000万元的项目,你可以最多提取百分之二十,也就是200万,合法地转入你个人的银行帐户里面,当然要交个人所得税。有些大学教授们就是这样富起来的。

  你一年申请到一个或几个这样的项目,一年提成30~40万很容易。但想一开始就拿到30、40万,很难,不现实,也觉得烫手。所以说,刚开始时的工资不能要得太高,跟别人一样就好了。关键是要有品牌,就是说让他们相信你,愿意让你做这个事情。一旦你有这个品牌以后,你就可以挣钱,而且可以挣比较多的钱。假如你有一定的市场运作能力、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专业上也不错的话,挣30~50万人民币一年是不成问题的。这个30~50万人民币跟美国的30~50万美元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挣10万美元一年,一年到头能存到2万美元已经很不错了,你得非常节省,一般的也就能存1万美元。但在国内的30~40万人民币,也就是4~5万美元,就实实在在可以存在银行里。因为平时发生的很多费用,是可以报销的,而且费用很低。如项目经费里本来就包括了一般的旅行开支、车的油费等等,这些支出都可以在项目里面报销。这样,你挣的钱就是净收入了。绝对数字可能很小,但你真正存的钱肯定比你在美国要多。

  所以,这个待遇问题,在圈子外面的人看不懂。我刚刚回去的时候也看不懂。你说怎么可能那些人看起来好像很贫困,工资单上工资那么低,但确实过得不错。中国造那么多别墅,中国有那么多车,中国现在来美国旅行的人那么多,那些人很多都是拿工资的,工资都很低,但过得比我们在海外的人还潇洒。

【发表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表的评论                               更多评论
 发表新的评论
Top↑
  • 2006武汉两会特别报道
  • 2005圣诞节专题
  • 神舟六号先进事迹报告团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2005湖北-武汉台湾周
  • 全国社区建设与和谐社会研讨会
  • 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
  • 第三届武汉国际赛马节
  • 第六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
  • 第五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
  • 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 何红仿典型事迹专题报道
  • 点击武汉
  • 武汉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
  • bot

    长江互动传媒网 武汉综合新闻网站
    版权说明网站简介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27-82781218 客服QQ:123456
    长江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网上视频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鄂 B2-200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