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青春蓬勃力量
代表委员履职风采
    |    |    |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由市文明办、市交委、市城管局、市公安局交管局、市文化局、市教育局主题发布“建设文明武汉”201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思路、规划和具体举措。 [详细]
·“十二五”期间,市教育局建设工程
·打造交通文明窗口 树立城市文明形象
·全面提升文明交通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建设文明武汉市城管部门将重点做好工作

    市文明办主任严宏:

    文明武汉建设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共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特别是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而编制的。 
    一、文明武汉建设的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创建取得新成绩。我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先后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两年受到中央文明办的通报表扬。 
    (一)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我市涌现了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孙东林、董明等5位全国道德模范,9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二)社会公共秩序不断好转。开展专项整治公车、军车违法违章,将文明交通纳入文明创建的绩效管理。建立文明交通劝导志愿督导团和文明过马路志愿劝导示范岗。组织开展“公交让座日”、“文明排队日”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文明交通环境。深入开展“四倡五治”主题实践活动,倡导“有序排队、礼貌让座、热情引路和文明用语”,整治“乱穿马路、乱翻栏杆、乱闯红灯、乱停车辆、乱抛杂物”,社会公共秩序明显好转。 
    (三)社会公共环境不断改善。开展“创造和谐环境,共建文明城市”主题创建活动,深度助推“城管革命”工作,对“两站一场”公共文明状况检查排名,持续开展“月末清洁家园”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公共环境。 
    (四)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开展“新风杯”窗口行业文明创建,举行全市“局级干部普通话大赛”,组织“我美武汉美”行业之花评选,窗口行业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2009年,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现场观摩会在百步亭社区召开,中央文明办高度赞扬武汉市在志愿服务工作方面良好的工作基础。2010年,社区志愿服务全国工作总站落户我市百步亭,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全国品牌,在全国推广。2011年,《“管得宽”志愿服务队》获 “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十大品牌”。 
    (五)社会文明新风尚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开展“做文明市民、创礼仪武汉”,“我们的节日”, 中华经典诵读,书香武汉全民阅读,传统节日民俗,文体娱乐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市民群众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二、文明武汉建设的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挑战 
    一是全球化条件下的思想文化多元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二是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文明武汉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二)微观挑战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目前我市在硬件上未达标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人均GDP水平偏低,第三产业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没有达到规定的指标,城中湖仍然存在劣V类水质湖泊;在软件上,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公共场所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社会诚信、窗口行业服务有待提高,公共设施与公共交通、医疗与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待改善。 
    三、文明武汉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学习、践行城市精神。继续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功勋市民”“文明市民”“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功立业。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继续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力加强公共文明建设 
    一是大力倡导热情、礼貌、友善的行为规范。持续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依托市民学校、各级党校等阵地,建立文明礼仪全民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益行动、公共交往等领域文明行为规范体系,加大文明行为引导力度。开展来汉务工人员与文明武汉同行活动,要求用工单位加大对来汉务工人员文明礼仪培训力度。 
    二是大力倡导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行为规范。继续开展“创造和谐环境,共建文明城市”“深入助推城管革命”主题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继续开展月末清洁家园行动,建设整洁家园。建立“城市文明劝导岗”,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教育。 
    三是大力倡导排队礼让、文明出行的行为规范。广泛宣传文明交通理念,引导市民提高文明交通意识,开文明车、行文明路、 做文明人。开展“文明路口、文明线路”创建活动,培育和树立一批文明示范路口、文明示范路线。继续举办“的士节”活动,开展“的士明星”评选,积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大力倡导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行为规范。持续开展“做文明市民,创礼仪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引导广大公务员清正廉洁、敬业奉献。深化“创文明单位,树行业新风”活动, 建立窗口行业全员培训长效机制。开展践行道德承诺活动,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认真打造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文明示范大街。按照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旅游景区活动,整体提升我市风景旅游区的文明程度。 
    五是大力倡导热情有礼、文明鉴赏的行为规范。助推“读书之城”“艺术之城”“大学之城”“创意之城”“博物馆之城”建设,培育大批热情懂行的文明市民,营造浓厚的文明文化氛围。发挥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和艺术院团、文博馆所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大众艺术观赏普及活动,提高市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赏水平。 
六是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行为规范。对照联盟网站测评体系,推进武汉文明网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继续发挥总站设在我市百步亭社区的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的引领幅射作用,让其成为传播文明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展示的平台。 
    (三)大力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以人为本、为民创建、共建共享”的宗旨,咬定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继续实施“以测促创”工作机制,在新闻媒体公布测评“排行榜”,层层制作包点责任手册,分解目标任务,确定具体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实行车站、网吧、路口、路段、集贸市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包段、包场、包站、包点责任制,制定包点责任名册,形成“个人包点、单位包片、全面覆盖、纵深推进”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格局。 
    二是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评议”、“共铸诚信”、送温暖献爱心等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弘扬优秀的民间文化,广泛开展“三下乡”、“心连心”、“送欢乐下基层”、“艺术进万家”等活动,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扩展乡村文化活动室功能、共建共用,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建设农村新文化。 
    三是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探索和完善文明单位评选表彰管理办法,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服务规范培训体系,推动全市窗口行业和行政执法部门窗口单位实现规范化服务。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是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深入推进网吧、网络、荧屏声频视频、各类出版物、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 
    三是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优秀少儿歌曲、戏剧、动漫、影视剧(节)目、 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推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深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精品力作。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加强来汉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为来汉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联手共建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农村未成年人帮扶力度。建立法制与安全教育基地,加大对不良行为学生和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力度。 
    (五)大力加强社会志愿服务工作 
     一是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大力弘扬、传承、践行雷锋精神,号召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社会各界群众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将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志愿服务知识的培训纳入市民教育体系, 建立志愿服务教育培训基地。 
    二是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召开弘扬雷锋精神座谈会,开展普及文明风尚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公共文明志愿服务理念,扎实实施公共文明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开展“三关爱”( 关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敬老爱幼、助残、帮扶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突出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 
    三是健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组织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指导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和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的有关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挖掘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建立来源广泛、数量充足、贴近需求的志愿者队伍,着力使我市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品牌更响,亮点更亮。 
    (六)大力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 
    一是大力开展以节日文化为重点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结合“文化五城”建设,加强节日文化培育,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为题材,创作生产一批优秀群众性文艺节目。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区文化、广场文化、 公园文化、楼宇文化等,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是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和重大文化活动的功能。注重对我市文化资源、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整合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发挥其教育人民、启迪思想的功能,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层次、有特色的文化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学习组织,特别是学习型机关、单位、企业、社团、家庭等创建活动,定期推荐市民读书目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推出一批学习品牌。 
    四、文明武汉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文明武汉建设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完善一把手亲自抓、党政群齐抓共管、市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文明武汉建设综合协调、综合治理、绩效考评、巡访监督等机制,健全文明武汉建设的制度和法规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积极参与文明武汉建设的社会组织。 
    (三)发动全民参与。精心设计市民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创造活力,使文明武汉建设的各项主题创意、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都有广大市民参与。充分调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弘扬正气。 
    (四)抓好队伍建设。充实系统、行业、单位和市、区、街(乡)三级网络文明创建专职骨干队伍,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提高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能力。建设一支覆盖“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等文明领域的公共文明督导员队伍,不断提高公共文明督导员在形象示范、行为引导、文明劝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素养。 
    (五)建好工作阵地。采取市、区两级支持,多方投入的办法,加强市民文明学校建设,使市民文明学校成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加强社区文明武汉宣传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城乡基层文明创建的宣传覆盖面。加强武汉文明网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文明创建阵地体系。 
     (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对文明武汉建设给予财力和物力支持。进一步优化投入机制,支持重点项目发展。

 

    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朱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市文化局以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始终把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加强供给,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为提升市民文明程度,推进文明武汉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在新的发展历史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进“文化五城”建设目标,这为建设文明武汉注入了新的内涵。按照全市打造“文化五城”的统一部署,文化系统推进“文化五城”的基本思路是:“读书之城”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实施基础性公共文化项目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以公共图书服务网络为主体,以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和社会图书馆为补充的图书服务网络体系;增加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提高和丰富图书供给量;开展“书香江城——全民读书月”等群众性读书活动。“博物馆之城”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提档升级一批国有博物馆展览;新建一批国有博物馆;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并引导它们对社会免费开放。“艺术之城”方面的主要工作是:举办琴台音乐节、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武汉之夏三大艺术活动,开展城市剧场“周周演”、文艺精品“驻场演”和“巡回演”两大文艺演出项目,打造市民艺术沙龙、“双百场”艺术进校园两大艺术教育品牌,建设武汉文化中心区。成立文艺演出联盟,建立票务销售统一平台,积极培育和拓展文化市场。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2012年,“文化五城”建设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在市民较集中的江滩、地铁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2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二是加大投入,创新服务手段,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工程,提高市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三是广泛开展“书香江城——全民阅读”系列读书活动。四是推进江汉关博物馆、盘龙城大遗址和武汉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同时指导支持和加快推进一批社会博物馆建设。五是实施武汉革命博物馆《农民革命大本营》展览提升工作,推动“八办”陈列展提升改造和农讲所环境改造。六是举办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琴台音乐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七是打造一台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开展城市剧场“周周演”活动;推动楚剧、汉剧“进校园”,丰富大中小学校师生文化生活。
    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文化工作。
    谢谢大家!

 

    市城管局副局长朱建华:

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
    今天举行的这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建设文明武汉”,这是市委市政府重大的决策,也是市民的共同期许,更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经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建设文明武汉”和“城管革命”紧密相连,今年是武汉开展“城管革命”的第二年,也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三年行动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城管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不负使命,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围绕深入推进“城管革命”的要求,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全面实现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2013年达到全省最优、国内一流水平的工作目标。
    围绕建设文明武汉,城管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大城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指挥调度机制、督查督办机制、检查考核机制、考核奖惩机制,为建设文明武汉提供强有力保障。二是破解城市管理顽症。大力开展渣土污染、占道市场和出店经营、立面视觉乱象、烟尘噪音、城市破损道路及“城市家具”、违法建设、交通秩序及违法行为、城中湖截污清洁、车窗抛物及散发小广告等专项整治,营造靓丽的城市环境;三是夯实城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提升垃圾“三化”处理水平、创新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环卫作业行业管理、加强道桥维护,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布局。四是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大力实施景观灯光建设、加强便民自行车营运管理和废旧电池回收、新建和改造100所公厕解决入厕难、设置2000条爱心长椅街,提升城管服务效能。五是打造一流的城管队伍。加强城管系统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系统“治庸问责”,强化依法行政、规范作为、文明执法;加强城管协管员、市容环境监督员管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改进行政许可工作,提高行政规范化水平和机关工作效能。六是动员社会参与“城管革命”。创新载体,联合新闻媒体策划一系列活动,开展“人人都是城管员”大讨论、“十大魅力社区”评选活动,制作和播放提醒市民不乱丢垃圾、不乱向车窗外抛物等内容的动漫等活动,形成人人为城市管理加分,个个为城市环境自豪的良好氛围,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
    建设文明武汉,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基础工作,是城市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途径,破解城管难题,让武汉的天更蓝,水更洁,树更绿,路更畅,把武汉打造成为“清洁之城”、“绿色之城”、“畅通之城”、“文明之城”,让城市环境更加美化、亮化、爱心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希望各界新闻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继续支持和参与我们城市管理工作,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多爱护我们。谢谢大家!

    市交管局宣教处处长陈骥: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今后5年,交管局将坚持以警情、民意和问题为导向,以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深化治庸问责,借力城管革命,推进交通管理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文明交通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心用情用力,破解交管难题
    (一)交通管控从严,破解交通秩序不佳的难题。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治点、整线、保面。治“点”,对交通乱点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整“线”,在沿江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等10条主干道创建“文明交通示范路”;保“面”,推行路段段长制,路段责任到个人;实行路段包干制,责任民警综合管理人、车行停秩序和交通设施、信号等。
    (二)交通组织从细,破解道路交通拥堵的难题。秉承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做到“三抓一促”。抓交通组织,组织好区域交通、过江交通、货运交通、施工交通及静态交通,在主干道上科学设置路口限左,在支路上设置单向通行;在一环线内禁黄(黄标车)、三环线内禁货(货车);抓交通设施,全面排查全市指路标牌和道路交通设施,加强日常维护。城区交通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至2017年,实现交通设施语言和图像标识设置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目标,达到国际化城市标准要求。抓公交优先,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增设公交专用道,试点公交信号优先策略,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打造高效畅通的公交走廊;促路网建设,力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快解放大道与建设大道之间等5条连通路、二环线高架等多处匝道、江岸老城区等8个区域微循环道路建设,在中山路张之洞路口等17个平交路口建设人行过街设施,保证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警务机制从实,破解体制机制不顺的难题。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快处率为目标,理顺体制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做精机关、做强大队、做实基层一线。2012年,新建30个交警服务平台和7个流动卡口,实行24小时勤务,民警动态辐射周边;在原有1500名协警的基础上,再争取增加1500人,将其充实到路面,使协管员与交警人数比达到1:1。组织2000名市容督导员、613名停车收费管理员、交通志愿者积极配合维护行人、非机动车秩序及车辆停放管理,让手势打起来、口哨吹起来、旗帜挥起来、群众动起来。
    (四)科技建设从快,破解工作效能不高的难题。利用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全面启动智能交通建设,一是推进电子警察和监控设备建设。2012年,在全市新增200处电视监控点、350套电子警察设备,提高非现场执法比例。二是升级汉口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对汉口区域的交通控制系统进行检修升级,实现汉口区域信号灯远程控制、部分干道绿波带。三是建设行车诱导系统。2012年,重新启动50套流量采集设备、50套牌照识别断面和90块交通诱导大屏建设任务。
    (五)事故预防从紧,破解交通事故多发的难题。以完善交通安全综合管理体制为重点,以惩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手段,强化交通事故预防。一是督促开展危险路段整改。会同安监部门加强对市级、区级危险路段治理整改的检查、督办。二是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三大体系。2016年,建立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体系、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体系、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三是健全交通运输企业监督管理机制。2013年,重点解决交通运输企业的设立条件、企业法人的法律责任、义务、违法追究等立法问题。2014年,建立交通运输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法律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交通安全工作负全面法制责任。2015年,重点完善运输企业安全责任追究机制。2016年,健全重点驾驶人交通安全再教育和培训机制。四是深化护卫天使行动。严格落实国家《校车安全条例》(目前为草案征求意见稿)各项管理规定,并结合我市校车管理实际,制定全市校车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全面的校车、校车驾驶员、学校安全管理职责、校车道路通行规定、全市道路公交(校车)专用道设置等管理机制。五是深化“五进”宣传。完善交警进街道、社区宣传服务机制,与电视台联办大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六是加强新城区管理。力争新城区达到国家级“平安畅通区”。七是加大积案的侦破力度。确保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破案率达90%以上。
    二、开拓创新,建立“五项机制”
    (一)建立问题研判机制。成立交通“大情报中心”,从咨询服务中心、122报警、交通违法、事故、设施、局长专线、局长信箱、信访等多种方面收集情报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建设武汉交管指挥调度集成平台,建立可视化、扁平化的高效指挥体系,实施分区、分级调度制度,实现直接调度路面警力、监控路面路况事件、动态调整全局勤务、检查监督执勤执法等功能。
    (三)完善路面办公机制。规范基本勤务模式,明确领导早晚高峰上路、路口指挥、高峰疏导、路段巡逻、夜间巡查、机动整治等勤务的职责要求。开发动态勤务管理系统,及时分析交通警情、区域道路、资源分配的动态关联,科学安排勤务,实现动态布警。通过警务通GPS记录的移动轨迹、时间检查民警到岗到位情况,督导落实勤务,实现动态管警。
    (四)实施联动查处机制。充分利用ETC系统、卡口系统、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等城市智能管理设施,落实数据共享,对涉牌涉证、闯红灯、超速、违禁通行、违法停车、违法大户进行联动查处,实施常态化、全方面的管理,提高执法效率。
    (五)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实行“三联考”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一考到岗到位,开展视频监督,检查民警GPS轨迹,确保见警率;二考目标常量,检查12类53项目标完成情况,确保管事率;三考秩序效果,检查人车守法率,确保工作实效。
    三、严格队伍管理,建设一流警队
    (一)加强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体民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实践活动,挖掘、推广一批交警队伍中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激发全局民警工作热情。动员民警立足岗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谏言献策,已落实奖励机制。
    (二)加强队伍研判,推进党风廉政教育体制建设。开展队伍思想状况调研,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管理,畅通民警诉求渠道。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纪检监察、警务督察信息系统”的运用,全力加强预警防控和源头管理措施,探索治庸问责长效机制,提高民警执行力。
    (三)加强教育训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批组织领导干部和民警进行科技素质能力培训,提高全局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调整交流。加强青年干部储备培养,完善后备干部梯次结构。
    (四)加强舆论引导,落实从优待警。成立公安交管新闻工作者协会,策划交警队伍和交管工作的正面宣传报道;密切关注并掌握舆情,完善舆论应对和信息发布机制。将从优待警工作具体化、数字化、时限化;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高民警参与覆盖面,构建健康和谐的警营文化,打造品牌亮点。

    市交委副主任陈佑湘:

    交通运输窗口单位承担着大量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贴近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交通窗口服务环境、服务水平,代表城市管理的能力,代表城市的形象。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明武汉,增强文明感召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把武汉建设成为发展环境一流、法制环境一流、安全程度一流的全国文明城市,塑造现代文明城市的精神风貌。
    围绕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结合交通窗口实际,市交委将坚持“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以优化“两站一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飞机场)服务环境,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为重点,不断强化交通窗口文明创建力度、深度和广度,逐步提高窗口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交通文明窗口,树立城市文明形象。
    一、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基础性工程。把文明礼仪的学习培训作为提升交通窗口服务质量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八荣八耻”和“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行为规范读本作为重要内容,集中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引导交通窗口干部职工强化“服务乘客、奉献社会”的创建宗旨,牢固树立广大交通干部职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文明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深入开展“两站一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抓好创先争优承诺、践诺、评诺等环节的工作,统一向社会公示“两站一场”服务流程、服务标准以及履诺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促进窗口优质服务,促进交通窗口从业人员自觉履职尽责,立足岗位作奉献。
    三、抓好“两站一场”检查排名,强化服务质量管理。围绕“提高交通窗口服务质量、适应市民乘客出行需求、解决突出问题”,联合市文明办、市治庸办,采取“一月一检查,一月一排名,一月解决一个突出问题”的方式,对“两站一场”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有关情况将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公示。年底,对“两站一场”检查排名情况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服务质量优秀单位,给与1万元的奖励。对“两站一场”检查排名长期靠后以及突出问题整改未落实的,通报各区治庸办实施问责。
    四、创建“两站一场”特色品牌,提升文明服务质量。组织开展第十七轮行业文明创建和“十行百佳”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基础扎实,服务优质,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最佳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最佳品牌服务班组、最佳服务明星和最佳岗位能手,把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五、坚持问题为导向,抓好“两站一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把市民乘客反映集中、媒体披露的服务环境和质量问题,作为文明创建的硬指标,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和问责机制,与绩效考核挂钩、与奖惩挂钩,实行跟踪管理,现场验收整改成效,确保突出问题整改到位。重点巩固扩大天河机场环境整治成效,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以一流服务加强建设一流的内陆国际门户机场;完善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窗口服务设施,全面清理“两站一场”引导和服务标识,年底前,统一设置中英文双语服务标识。
    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交通青年志愿者深入“两站一场”公交站、出租车站点开展文明排队,爱心让座活动,引导市民乘客文明候乘,爱心让座,有序上下车,为老弱病残和孕妇提供特殊服务。

    市教育局纪工委书记高冬媛: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单纯说教轻体验感悟等现象,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十二五”期间,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启动并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一、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整体规划全市中小学德育,构建并实施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及推进体系。落实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培植、推出一批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学校、教师育人典型。通过德育课程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等方式,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使中小学德育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1.完善有效德育目标体系。贯彻落实《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制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相衔接、各年级逐步递进、各有侧重的德育目标体系。
    2.确立有效德育内容体系。按照德育目标定位,系统架构与之相匹配的德育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重点,区分层次,体现差异性;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凸显渐进性。
    3.落实有效德育路径体系。发挥德育常规、班级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体验等作用,把中小学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落实到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延伸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
    4.健全有效德育评价体系。总结“新三好”工作经验,研制有效德育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有效德育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以评价促进师生成长、学校发展。
    5.实施有效德育推进体系。将中小学德育纳入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领导的重要工作范围、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把有效德育实施情况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德育经费投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发展。
    二、主要任务
    围绕构建和实施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推进等“五大体系”,以行为规范、班级建设、课程融合、实践探索、全员合力、“三位一体”等“六大育人项目”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管理,推动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一)行为规范育人项目
    1.强化行为规范培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采取规范训练、榜样示范、过程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2.明确学段培养重点。按照小学、初中、高中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原则确定德育内容,建立各学段间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的行为规范目标序列。小学重点是习惯养成、诚实礼仪教育等;初中重点是意志品质、身心健康教育等;高中重点是理想信念、公民素养教育等。
    (二)班级建设育人项目
    打造班级建设特色。倡导班级个性化建设,形成鲜明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班风学风。坚持开展“先进班集体”评选等活动,为学生学习、生活创设良好班级环境。
    (三)课程融合育人项目
    1.重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课本知识延伸和实践能力拓展,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校本研究,探索、研发德育校本教材,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2.强化德育活动课程落实。巩固和加强主题班(队)会、晨(夕)会、开学(散学)和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读报等德育活动阵地,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作用。
    3.发挥德育隐性课程作用。科学、有序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建构具有特色性和教育性的校园文化、年级文化和班级文化,形成师生共同认同的正确价值取向,体现文化育人功能。
    (四)实践体验育人项目
    强化实践体验活动,发挥“创新素质实践行”等实践活动的正面导向作用。突出体验感悟,注重寓教于乐,探索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和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自主体验中陶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
    (五)全员合力育人项目
    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师德建设行动。坚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师德师风报告会”、“师德五个一”(一场论坛、一句宣言、一次演讲、一篇征文、一次满意度测评)等系列主题活动。
    (六)“三位一体”育人项目
    1.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创建工作。坚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家校联系本和网上博客互访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2.加强学校、社区协作,积极发挥关工委、“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和社区志愿者作用。
    3.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文明办、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
    三、推进策略
    (一)抓点带面,实施行政推进。分学段、分项目开展研究、实践、试点,培育典型。
    (二)专业引领,深化科研推进。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
    (三)树立典型,注重激励推进。间年组织一次评选工作,树立一批以“功勋”班主任、“十佳”班主任、“百优”班主任为代表的有效德育先进工作者群体。
    (四)整合资源,促进协作推进。市、区、校要建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页、班级博客、教师论坛等途径,实施网上多方互动。 
    (五)适时调度,确保有效推进。市、区、校建立单月专题研究制度、学期专题活动制度和年度总结推进制度。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各中小学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范畴,成立市、区、校三级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中小学校由校长担任组长。成立以教科研人员、专家学者、优秀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代表等参与的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职能有机融合、信息有序汇合、工作有力配合,确保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实施。
    (二)优化德育队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各中小学要着力建设好德育工作队伍,切实改善其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营造“人人愿当德育工作者,个个争做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实行在劳模(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评定、职称聘任等评先推优中,有班主任工作或德育工作经历及业绩的政策措施。在原“功勋”班主任一次性奖励基础上,将“十佳”班主任、“百优”班主任纳入一次性奖励范围。加大学校绩效考核中德育考核权重,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强化经费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各中小学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年度公用经费预算之中,按工作项目和任务给予经费支持,为德育工作培训、调研考察、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表彰奖励提供经费保障。
    (四)确保时间阵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各中小学要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各类专题教育课程。落实每年小学生不少于7天、初中学生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要求。保证周一升旗仪式和每周1次的晨(夕)会、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设立心理咨询室,巩固好主题班会、广播网络、橱窗板报、文化长廊等德育阵地建设。
    (五)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督导评估范畴,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重点是区校实施情况、项目推进情况、年度完成情况等。对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区、校及贡献突出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进度滞后的区、校,将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建立市、区、校三级季度沟通反馈机制,实时掌握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实施进程。

·[武汉晚报]全民共建文明武汉 6部门出台争创新举措
·[楚天金报]江城多措并举打造“文明武汉”
·[长江网]武汉半年来对不文明行为罚款200万
·荆楚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