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English
新闻
论坛
专题
社会
武汉24小时
民生新干线
房产
财经
教育
人才
大家嘴武汉
访谈直播间
贴图
动漫
长江时评
时尚生活
娱乐
体育
汽车
旅游
两性
医疗
武汉E刊
城区视窗
长江民调
长江影像
下载
广告
江城警讯网武汉交管网武汉文明网武汉创业网机关作风网武汉台商服务网东方赛马网长江微博名家论坛新闻发布会
武汉精神耀珠峰
诚信315,我们一起战斗
茅台成龙酒是个啥货色
    |    |    |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由市商务局、市交委、市外侨办主题发布“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201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思路、规划和具体举措。[详细]
·市外侨办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充分发挥武汉邮政的辐射与聚集作用
·畅通六大通道 形成全国综合运输路网中心
·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推 “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

    武汉市商务局:

    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跨越,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观念、城市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成为中部地区面向国际的门户城市”。加快融入全球化,全面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武汉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题中应有之义。城市国际化涉及城市整体开放,是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全球经济产业分工,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体系的过程。作为联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商务工作要主动顺应城市国际化发展方向,自觉服务于城市国际化发展要求,切实担负起提升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神圣使命。结合商务工作实际,我们认为,推进我市城市国际化,要突破性发展开放型经济,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城市国际化。 
    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性抓好招商引资。 
    今年3月2日的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已就进一步扩大开放、突破性抓好招商引资等工作,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加强对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以及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及时提出重大政策与举措,及时统筹协调全市及各区(开发区)重大招商项目的产业和区域布局、落地推进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强化市招商局对重大产业、重点区域招商的统筹协调与服务能力。市招商局目前已搭建了一个综合审批处和七个招商分局的组织架构,配备了由公务员和政府雇员组成的53人专业招商团队,重点做好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光电子信息及生物产业集聚区、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临空经济及食品轻工业集聚区、临港经济及钢铁化工装备制造业集聚区等产业和区域招商引资工作。探索建立市、区联动合力招商的新机制,形成“独”“合”并举招商新模式,实行“找”、“盯”、“跟”、“传”、“帮”五步招商工作法,有效提高招商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对全市招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构建覆盖欧美、日韩、港台及国外友城的招商网络,市招商局以及各区(开发区)在境外及沿海地区设立招商代表机构、市政府驻外机构加挂市政府驻外招商投资促进处等相关事宜,正处于积极推进或协调阶段。 
    (三)精心策划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以“大武汉、大商机”为主题,策划举办一系列针对性强、专业化高、效果好的招商引资活动,如武汉—日本经贸洽谈会(樱花节)、台湾周、华创会、中博会、鄂浙(长三角)招商、鄂粤(珠三角)招商等系列招商活动。重点加强与美国、法国、韩国驻汉总领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新加坡中心等驻汉外国机构交流合作,广泛邀请相关国家(地区)外商来汉,积极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考察洽谈活动,吸引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来汉投资,千方百计引进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等大企业大项目。今年力争引进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使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突破百家。 
    (四)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强国内外重点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把握产业发展最新动态,摸准产业龙头企业投资战略方向与重点,结合我市产业链发展内在要求,以“无中生有”的智慧,策划一批重大产业核心项目或重要补链项目。进一步深化与央企的合作对接,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的合作项目。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区以及日本产业园、韩国产业园、中新科技产业园等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层次载体。 
    (五)强化招商引资绩效目标管理,聚集招商引资合力。制定并实施招商倍增计划,力争2016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力争达到成都、重庆、沈阳等同类城市水平。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实行月度通报、季度讲评、全年考核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全市招商、全民招商的新合力。 
    二、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着力提升城市经济外向度 
    (一)优化外贸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出口基地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品牌战略,加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等建设,着力培育钢铁、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光电子、消费电子、软件及服务外包、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九大产业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出口导向型项目,推动我市对外贸易向基地化、规模化、高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若干个出口核心支柱产业,促进外贸与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提高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 
    (二)优化外贸市场主体结构。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研发人才、自主品牌、营销渠道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外贸大企业、大集团。采取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等服务方式,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培育扩大出口的“千军万马”。按照重点出口企业、优势出口企业和潜力出口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实行“一企一策”、“一类一策”、“点对点”等个性化服务,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交易会摊位分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着力培育大型出口支柱型企业,到2016年力争有1-2家年出口规模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3至5家年出口规模过10亿美元的企业,20-25家年出口规模过亿美元的企业,将我市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0%以上。 
    (三)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出口市场同时,大力开拓东盟、非洲、拉美、中东、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加大对企业办展、参展的资助力度,对我市企业参加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国际性重要展会的摊位费,给予全额或部分资助。积极探索利用电子商务推进国际贸易,建立网上商品交易平台。鼓励我市企业入驻湖北美国商品展示中心。 
    (四)实施出口品牌培育战略。制定出口品牌发展规划,建立较为完善的出口品牌评价、促进、推广与保护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际质量、国际标准认证,以品牌为纽带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出口拳头产品。力争五年培育10个国内外知名出口品牌。 
    (五)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充分发挥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免征营业税以及中央、省、市服务外包发展专项促进资金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引导和促进作用,大力培育和引进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龙头领军企业,吸引其在汉设立服务外包业务中心。加强我市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资质认证,提升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快形成一批服务外包自主品牌企业。推动服务外包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抱团”“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力争2016年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出口超过10亿美元,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国际知名度的离岸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三、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深化国际经济合作 
    (一)强化政策促进和服务保障。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培育社会化服务机构,提高“走出去”便利化水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活动,培育国际知名品牌。重点支持武钢、华工科技、东风汽车、烽火通讯、人福科技、凯迪电力等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技术、生产设备和零部件等实物为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和经贸合作区,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力争培育5至10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二)加强外经与外贸的互动。坚持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技术输出、服务输出相结合,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设备、材料、技术和劳务出口规模,提高我市产业和技术国际化水平。加强江夏、黄陂、新洲等外派劳务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服务平台。 
    (三)着力推进国内商贸国际化。大力发展新兴批发业,建设一批着眼世界市场、具有国际营运水平的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推动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等一批国际商贸交易中心建设,打造本地国际化采购基地,重点吸引东盟、中东、南亚、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专业买家,促进武汉与新兴市场贸易双向交流。加强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协同发展,组织专业批发市场“走出去”,鼓励大型内贸企业到境外发展连锁经营业务。充分发挥东湖综合保税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阳逻港区、天河临空经济区功能,大力发展国际化现代物流,使我市成为中部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国际货物调配中心。 
    四、着力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畅通城市国际化发展通道 
    积极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天河机场三期与航空物流园、铁路口岸、公路口岸、电子口岸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申报、筹建阳逻保税港区、天河空港保税区,加强各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资源整合,提高口岸通关服务效能。推动增开武汉至欧美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开辟更多国际货运航线,“江海直达”航线力争覆盖亚洲主要港口,争取开通武汉至欧洲铁路联运线,构筑武汉通往世界的海陆空国际大通道。 
    五、积极培育国际性展会,精心打造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 
    做优做强机博会、光博会、农博会、食博会、华创会、汉口北交易会、国际汽车展、国际咨询顾问团会议、武汉设计双年展以及台湾周、美国周、韩国周等一批品牌会展活动。同时,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新的国际性的品牌展会和会展企业,如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暨中国(武汉)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中国国际物流节(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展览会)。进一步扩大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旅游节、国际赛马节、国际渡江节等特色会节的全球影响力。力争每年举办的较大规模和层次的国际性会展活动达到50个左右。加快完善国际博览中心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国会展、会议重要基地。
六、推动提升城市经营管理理念与水平,积极塑造城市国际化人文环境
对于内陆型城市而言,国际化不能靠自发形成的,主要靠前瞻性的规划、先进的经营管理来推进。因此,要以国际视野规划城市,以国际标准建设城市,以国际水平管理城市,既彰显城市内在气质、地方或民族特色,又要借鉴、吸纳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理念,塑造国际化人文发展环境。 
    我们将积极配合相关责任部门,重点做好以几方面工作。一要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在公共服务窗口推广双语服务,建立多语种政府网站、多语种公共设备图像标识。二要营造国际化政务环境。加快推进规划建设领事馆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在汉设立领事机构,并开办签证业务。三要营造国际化生活环境。以香港路、万松园路、台北路、武汉开发区法国风情街、楚河汉街等为重点,打造若干个具有国际(地区)商业文化特色的风情街。在外籍人士聚集区,以国际化标准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四要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艺术环境。建议增强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等文化娱乐设施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整合创新汉剧院、楚剧院、说唱团等文艺院团,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国际文化交易平台、国际知名文化品牌。五要形成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实施“家在武汉”工程,提升外籍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外国留学生对武汉的认同度、归属感,力争2016年外籍人员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0.5%(5万人以上)。六要提升城市文明素质。鼓励开展国际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培训,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对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形象。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市“两会”提出“未来五年增强交通枢纽功能,交通通达能力走在全国城市前列,使武汉成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部地区的主要门户城市”的工作要求。 未来5年,武汉交通将投资2412.1亿元,全面推进铁、水、航、公、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逐步提升武汉国际化水平,打造国际大都市。
    “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强化三类枢纽、完善五大网络、畅通六大通道、打造一个体系,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基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三类枢纽:强化一类枢纽发挥国家综合交通网运输功能、二类枢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三类枢纽满足市内运输需求的多层次多方式交通综合体建设,促进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提高转换效率。
    完善五大网络:完善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及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形成铁路两纵两横、水运一干多支、公路“环形+放射”、航空辐射国内国际、城市公共交通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综合运输网络,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和综合运输效率。
    畅通六大通道:畅通辐射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福州等六个方向复合型运输通道,形成全国综合运输路网中心,实现广覆盖、多样化、高速化直达运输。
打造一个体系:打造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运输服务系统高效、运输管理规范有序、节能低碳可持续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综合运输规划、建设、管理、监督一体化。
    一、巩固在全国铁路网中的主枢纽地位。“十二五”铁路投资283.99亿元,建成石武高铁、汉宜铁路、客运专线武汉调度所、大功率机场检修基地、高速铁路职业技术训练段、滠口货场、舵落口货场、江北铁路及武汉至孝感、咸宁、黄石、黄冈4条城际铁路,形成以武汉、武昌、汉口三大火车站为主体的客运交通综合体,以滠口、大花岭、舵落口三大货站为主体的货运场站格局和全国高铁的主枢纽。
    二、打造全国重要的枢纽机场。“十二五”期,航空建设投资170亿元,完成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T3航站楼、第二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和飞机起降33.6万架次。全面建设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 实施“进军欧美,发展东亚,拓展东南亚”的策略,大力拓展国际航线,巩固港澳台地区航线;开通武汉至巴黎、武汉至新加坡、武汉至日本静冈的国际客运航线和武汉至欧洲的国际货运航线,推动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行航空快线及省内支线航线。加快发展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和省内主要城市之间的空中快线,形成国际国内“覆盖广泛、干支衔接”的轮辐式航线网络。培育基地航空公司,把航空企业总部区建设成为武汉的空港门户和临空经济区的综合服务基地。
    三、建成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十二五”期,水运建设投资258.215亿元。加快长江黄金水道武汉段整治疏浚,争取国家支持,使长江武汉以下航道水深逐步达到6米。加快港口建设,重点推进阳逻、白浒山、纱帽、金口、军山等重点港区建设,打造一批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码头;突出发展船舶检验和船舶交易市场,建成长江中游最大的船舶交易和船舶审图、检验中心。到2015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60万TEU。
    四、增强作为国家公路主枢纽的功能。“十二五”期,公路建设总里程1973.1公里,投资350.95亿元。新建、改建公路总里程2000公里,新建、续建公路高速公路8条、一级公路86条、二级公路80条。到2015年,形成“九客七货”公路主枢纽、交通物流中心和“三环十五射”的高速骨架路网。公路网总里程突破13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6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加快公路客货枢纽站场建设,形成中部地区的公路客流集散中心和交通物流中心。到2015年,全市道路客运量达到1.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达到156亿人公里;道路货运量达到2亿吨以上,货物周转量达到360亿吨公里。
    五、建设国家级邮政处理中心。充分发挥武汉邮政的辐射与聚集作用,加快邮件处理中心、邮政物流中心、邮件转运站、基层邮政局所等邮政设施建设,打造国际邮件和速递邮件处理中心、国家邮航辅助中心、中部地区最大的邮件集散中心,提高邮政服务水平,强化武汉邮区中心局在中部地区的中心地位。

 

    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阮成发书记所作的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同时要实现“七个跨越”,其中一个重要跨越就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跨越”;唐良智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部地区的主要门户城市”。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方面。作为承担全市外事侨务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外侨办是重要窗口、是前沿阵地、是桥梁纽带。如何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找准切入点,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围绕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市涉外服务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际化水平,让外籍人士在汉找到家、安好家、享乐家,根据市主要领导的指示,我们起草了《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实施方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市政府办公厅拟以正式文件印发,初步拟于4月底举行启动仪式,逐步实施。该工程主要包括以下16项内容:1、政府公共信息发布工作;2、公共标识工作;3、城市交通工作;4、出入境管理及服务工作;5、外籍人士子女就学工作;6、涉外医疗服务工作;7、涉外社会保障工作;8、涉外文化娱乐工作;9、外籍人士置业工作;10、涉外餐饮服务工作;11、涉外司法援助工作;12、国际航线开辟工作;13、国际语言环境提升工作;14、驻汉领事馆促进工作;15、“外国专家之家”工作;16、在汉工作生活指南工作。
    二、推进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规范
    目前,我市部分公共场所英文标识不够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有些政协委员和市民也极为关心。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办已于今年1月启动全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规范工作,组织专班对市内涉外公共场所进行了调研,与相关单位进行了工作会谈,并先后赴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学习相关城市先进经验。市政府先后两次召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对全市开展规范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图形标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协调。通过充分调研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办拟定了《全市开展规范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图形标识工作方案》,并报市领导同意,根据方案要求,我办已先期启动《武汉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志译写指南》编制工作,以及市规范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专家委员会筹建工作。由于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规范工作工程量大、政策敏感性较强,市领导将该项工作纳入“城管革命”范畴,并指定市民政局、市交管局负责落实。我办在该项工作中不再承担牵头任务,改为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此项工作。
    三、编印《外籍人士在汉工作生活指南》
    《外籍人士在汉工作生活指南》是实施“家在武汉”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拟在“家在武汉”工程启动仪式上发行。该《指南》吸取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经验,力求以国际化的视角,成为体现武汉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一张名片,成为在汉外国人安居乐业、工作和生活的指南。《指南》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制作,主要提供武汉概况、饮食、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购物、出行等公共服务信息,有关居留、就业、宗教等方面法律法规,武汉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武汉市直相关部门通讯方式。
    四、创办英文长江周报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和市政府工作部署,我们拟联合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创办一份英文报刊,刊名暂定为《Changjiang Weekly》,拟于近期创刊,旨在最大程度地为在汉外籍人士工作和生活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营造国际化城市环境,推动武汉对外开放。读者主要针对在汉外籍人士,覆盖常驻武汉的外商机构、三资企业、外国领事馆、外国专家、外国留学生,以及涉外机构、外贸公司、宾馆饭店、大专院校、图书馆、科研文教卫生单位等。
    五、利用国际航线扩大武汉对外宣传
    根据市领导利用国内国际航线投放城市宣传品,扩大我市国际影响力的指示精神,我办起草了《关于利用我市主要国内国际航线提升武汉形象的工作方案》并报市领导同意。成立了工作专班,与南航、大韩航空、法航、新加坡胜安航空等国内外主要航空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重点就航空宣传品投放的方式、费用等与各航空公司进行了多次磋商。现初步准备以武汉—巴黎、武汉—首尔、武汉—东京、武汉—新加坡四条国际航线为基础,在四条国际航线上投放武汉宣传品。
    六、加快推进外国领馆区规划选址
    规划建设外国领馆区,是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是吸引更多国家在汉设立领事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全市“两会”一结束,我办立即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先后会同市规划局、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省外办和相关城区认真研究,几次赴江岸区、硚口区、汉阳区和武汉CBD等地进行调研,派遣有关人员赴成都、沈阳、上海、广州等城市考察取经,学习他们在领馆选址规划、开发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我们将本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自然、人文、配套、安全等相关因素,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领馆区的选址方案,以便及时向省政府、外交部汇报,力争年内完成领馆区的选址规划工作。
    七、促进武汉—芝加哥双城合作交流
    今年2月,省委李鸿忠书记率团访美,为加强武汉与美国芝加哥市的友好交往打下了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巩固李鸿忠书记率团访美成果,我们将今年定为“武汉—芝加哥双城交流友好合作年”,并启动了“双城”交流行动计划,旨在全面开展与芝加哥市各领域的全方位交流,进一步增进彼此友谊,促进两地市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地在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城建、城管、交通、规划、金融、环保等各领域的合作,借鉴芝加哥市的成功经验,提高武汉国际化水平,实现“携手芝加哥双城共舞,复兴大武汉两翼齐飞”的目标。
    一是建立两市高层定期互访机制。通过两市领导人互访,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是促进两市商贸互通。有针对性地组织我市企业分批赴芝加哥市考察,通过举办    “企业配对见面会”、“经贸合作论坛”、“商务合作研讨会”等方式,增进我市企业与芝加哥企业的交流。
    三是组织我市干部赴芝加哥交流培训。继续派遣我市中青年干部赴芝加哥知名大学培训,充分学习了解芝加哥城市规划发展与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
    四是重点加强规划、城建、城管和交通行业的交流合作。继续深入加强我市规划与芝加哥市的交流,并进一步推广至城建、城管和交通行业,开展对口交流,分享经验,促进合作。
    五是着力推动金融行业领域的交流合作。组织我市金融机构与从业人员赴美交流,加强行业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六是积极促进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建立两市友好大学与姐妹中学关系,签署长期交流协议并定期组织访问学者交流与学生夏令营互访活动。
    七是全面开展科技、文化与会展交流合作。组织策划我市科技馆、博物馆等开展与芝加哥的馆际交流,积极筹划两市携手举办历史文化展、文物展、风光图片摄影展、艺术展、科技展等各类展出活动。
    八是深入推进环保领域交流合作。赴芝加哥开展专题工作交流,实地勘察芝加哥的污水处理模式、环保监测系统以及污染治理手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共享管理经验。
    八、筹备第十二届华人华侨创业发展洽谈会
    华人华侨创业发展洽谈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暨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省市外侨办共同承办,定时定点在武汉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第十二届华创会定于2012年6月27日至29日汉举行。大会坚持“求实、求精、求新”的工作方针,立足湖北、面向中西部、服务全国,拟邀请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侨商及港澳代表1000人左右,国内代表2000人,共计3000人规模。大会将突出引智特色,重视招商引资,以生物医药、IT光电子、环保、新能源等行业为重点,通过论坛、项目展示、项目推介及洽谈、专场合作交流、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为海内外代表搭建人才、技术、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实现双向互动、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主要活动包括:武汉论坛——构建“中三角”携手新跨越、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未来科技城发展论坛、第三届田长霖论坛暨中华科技产业园推介专场、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座谈会、环保专场、生物医药专场、双谷论坛暨IT光电子专场、高端装备制造专场、襄阳分会场洽谈与推介等。

·[长江商报]直航巴黎,武汉迈向国际化重要一步
·[武汉晨报]武汉拟在一环内不征收“堵车费”
·[楚天金报]武汉打造"国际范":年内规范公共场所英文标识
·[人民网]武汉市今年或将引进10家500强企业
·[长江日报]武汉“领事馆区”年内定址 四块“宝地”备选
·[人民网]武汉街头标志"中英双语"走向"国际化"
·[荆楚网]武汉位居“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第五位
·[武汉热线]武汉五年内将迈进国际大城市行列
·[新华网]武汉将创办英文报纸、建外国领馆区
·[中新社]武汉开启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
·搜狐焦点 ·长江商报 ·汉网
·中国交通技术网 ·中新网 ·人民网
·新浪网 ·大楚网 ·荆楚网
·新华网 ·武汉热线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