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论: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
|
|
|
|
|
|
长江网讯
中华工商时报 温家宝昨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他强调,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的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为此,必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改善市场环境,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等。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一个民族要有创新,这个社会必须形成一些核心的价值观念,比如,对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创新型国家社会作用的认同等。如果一个社会对企业不重视、对企业家不尊重,如果一个社会企业家的才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很难想象它会成为一个创新的社会、创新的国家。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需要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一个企业不能自由竞争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如果中国的汽车工业20多年前就放开、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话,中国汽车业的创新程度要比现在高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家电行业创新相对多一些?因为较早放开了。自由进入、自由竞争,这是企业创新非常重要的动力。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一个社会如果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要使它变得和谐不可能,要创新也不可能。美国经济学家发表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专利,不仅影响创新的速度,而且影响创新的方向。当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不能在法律上得到有效保护的时候,人们就把资源和精力花在有替代性保护手段的领域。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民族企业特别是民族高科技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目前中国企业的集中度太低,发达国家大部分行业前四家公司所占产值的比重都在30%以上,中国前四家、前八家都不超过10%,甚至不到5%。在众多小企业占据产业的情况下,它是不可能创新的,小企业没有财力,没有资金可以用于创新。在浙江省工商联组织的一项调查中,超过半数被调查民营企业“承认没有投入科研经费,仅
18.1%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这凸显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的不相适应。调查发现,技术创新速度不快、开发新产品能力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是民营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经济学家有一个结论,最有利于创新的结构是寡头竞争。一个行业不能只有一家,要有三五家,竞争才会激烈,创新才会最快。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政府创新。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前提与金融有关,金融创新不到位,所有的企业创新都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许多中小企业成长初期盛行“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或者干脆搞拿来主义,自己不去搞研发,这种生产模式必然导致企业发展道路越来越窄,效益越来越低。民营企业必须改变重发展、轻转变、“跑量为主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也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灿若群星的创新型企业为依托。企业创新当然包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理论创新。中国需要不间断的思想理论创新,而人类最崇尚的也是思想理论创新。企业虽然不以思想理论创新为惟一的产品,但凡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在思想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中外企业界不乏经典案例。在所有的创新当中,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也包括文化创新一定是以思想创新为内核、为先导的,因此摆在中华民族面前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让思想理论的创新引领我们创造性的实践。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