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 用户名: 密码:
  • 长江网首页
  • 英文版
  • 加入收藏夹
  • 新闻   |   宽频   |   网摘   |   影视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文学   |   动漫   |   贴图   |   家居   |   访谈   |   美食   |   交通   |   房产   |   娱乐星空   |   江城警讯网   |   武汉文明网
    论坛   |   博客   |   网论   |   时尚   |   天下   |   动物   |   两性   |   汽车   |   科技   |   古玩   |   旅游   |   言语   |   购物   |   游玩   |   区局   |   长江无线   |   武汉交管网   |   武汉汽车网
    现在位置:>> 首页 >> 创新武汉 >> 评论解读

    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

    2021-07-15 16:46    【查看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长江网讯  据宏观经济研究院网站消息:

      ■充分认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一方面,企业研究与开发(R&D)支出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3年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总支出为1539.6亿元,其中企业支出960.2亿元,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2.4%,比2002年提高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企业在推动技术产业化和引领技术创新方向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然而,总体上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互脱节。

      ●从对技术需求看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和产业加工度加快提高阶段,不同于以往填补空白式的结构升级过程,主要通过引进新产业、新产品提升产业结构。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技术升级,随着投资品和中间品需求迅速增加,企业对技术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继续沿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我们将难以承受大量引进技术的巨额成本。

      ●从技术可获性看

      企业从国外引进更多先进技术的难度也在加大。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工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换,在许多领域我们需要引进的技术已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技术,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以及拥有前沿技术的跨国公司从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出发,都在对转移或转让技术持更加谨慎甚至封锁的态度,继续从国外引进更多先进技术的难度在加大。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企业,企业要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但政府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主要是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完善的规划设计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加强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各类企业的创新压力,促使企业不得不将改进技术和自主创新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

      从政府层面考虑: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改进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如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缩短侵权诉讼的周期,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的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

      引导和协调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分工协作,加快薄弱环节的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增强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都能分享创新收益。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中小企业通过参与大企业专业分工与协作生产,获得大企业的技术扩散和转移,形成企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

      ●加大对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

      加强财政直接投入共性技术研发的立法工作,在遵守世贸协议和规则的基础上,明确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发的责任和义务,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各自层次上投入共性技术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组织,改革“撒胡椒面”的投资方式,优先支持战略性共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促进共性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最大程度地发挥共性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国家组织的具有产业前景的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来牵头申报、立项和组织,使企业的需求成为国家重大项目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使国家项目更好的面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吸引和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使技术研发面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支持和帮助企业提高研发人员的科技素质和研发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设置一定数量的流动岗位向企业开放,使企业参与大学和科研活动的研发项目,同时,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在政策层面,政府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政府优先采购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把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通过政府机构的示范作用,影响国民认识和市场行为,进而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研究制订鼓励购买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的政策,如免征或减征附加税。

      ●实行税收抵免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研发投入抵免税收,如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抵免企业所得税;或者按照企业年度研发支出的平均额,实行优惠税率。加速研发设备的折旧,缩短折旧期限。对新产品开发或工业产品国产化实行税收减免。

      ●加强对创新成果的激励

      鼓励企业和企业化经营的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组织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条件下自主规定对科技成果贡献者的激励方式,包括产权激励方式,国家通过立法确认其合法性和不可侵犯性。

      ●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个问题,在政策层面上,一是国家设立消化吸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二是在重点产业领域要制定限制重复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政策,如提高重复引进技术缴纳消化吸收资金的比例。通过制定和实行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的比重逐步得到提高。

      ●公平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税负

      长期以来,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所得税制,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实际税负低10个百分点左右。内外资企业税负不等,既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竞争,也相对减弱了内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能力。因此,应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王一鸣)
    欢迎进入长江论坛“新闻时评”发表评论或发起投票 新用户在此注册 时尚伊人
    【发表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表的评论                           更多评论
     发表新的评论
    Top↑
           大江园南苑            防脱生发专家      武汉地产集团
      
    长江广告 更多  
    长江互动传媒网 武汉综合新闻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27-85779997 027-82781258
    长江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40006